东皋
天然岩壑怪,官况此中闲。
台阁人烟上,阑干树影间。
引泉归月沼,分菊上秋山。
咫尺神仙洞,听笙忘却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天然的岩壑之间,一切都显得如此奇特;身处于官场之中,却在这里感受到了悠闲的生活。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楼阁位于云端之上,栏杆围绕着树影婆娑。山泉被引导流入了月牙形状的池塘,菊花也被一一分配到了秋天的山上。这里的景色令人陶醉,恍如进入了神仙的居所。在这里聆听着仙乐,让人忘记了时间,不愿返回尘世。
去完善
释义
《东皋》:东皋为地名,泛指田地、田野。
注释:
1. 天然岩壑怪:形容自然景色奇特壮观。
2. 官况此中闲:在此地任职,心境悠闲。
3. 台阁人烟上:描述建筑群错落有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 阑干树影间:表示栏杆的影子与树木的投影相互交织。
5. 引泉归月沼:引导泉水流入水池。
6. 分菊上秋山:将菊花移植到秋天的山上。
7. 咫尺神仙洞:距离很近的神仙居所。
8. 听笙忘却还:听到悠扬的笙乐声,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皋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首联通过“天然岩壑”与“官况”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心态。颔联以“台阁人烟上,阑干树影间”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谐。颈联则通过“引泉归月沼,分菊上秋山”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以“咫尺神仙洞,听笙忘却还”结尾,寓意着诗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仿佛置身于仙境,忘记了一切纷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皋》是宋代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
在宋高宗时期,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深受战乱之苦,他们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刘黻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他曾一度被贬谪至地方担任闲职,后来虽然得到皇帝的赏识,但终究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家国的忧虑。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对内实行官僚体制,对外则与金朝和议以求自保,这使得刘黻这样的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忧患意识。这种情绪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如《东皋》一诗中的“聊适东皋娱晚景,未应西笑入咸阳”,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的心态,希望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