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徒 其二

标题包含
示徒 其二
学道之心似镜明,纤尘才染便忘形。 廓然照出娘生面,一簇青烟锁翠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原妙,字宗源,号瑞岩,俗姓李,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卒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他是禅宗曹洞宗第十三代传人,为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著名禅师。 释原妙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自幼出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学习道理的心像镜子一样明亮,一点灰尘沾染就会失去形状。 清晰地反映出母亲的容颜,一缕青烟笼罩着翡翠屏风。
去完善
释义
1. 学道:修道,指学习和实践道教教义。 2. 似镜明:像镜子一样明亮。这里比喻心境清明。 3. 纤尘:细微的尘埃。这里指世俗杂念。 4. 才染:刚刚沾染。这里表示心灵稍有杂念。 5. 忘形:忘记自己的模样,形容心情极度兴奋或激动。这里表示对世俗杂念的厌恶。 6. 廓然:开阔明亮的样子。这里形容心境明朗。 7. 娘生面:母亲的脸,这里比喻真实的自我。 8. 一簇:一群。 9. 青烟:青色烟雾,这里指云雾。 10. 锁翠屏:锁住翠屏山,这里指把云雾阻挡在山间。
去完善
赏析
《示徒 其二》是一首描绘修道之心的诗。诗人以镜子作为比喻,描述了修道者应保持的心灵纯净和明镜止水般的智慧。在这首诗中,释原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学道之心”比拟为一面明亮的镜子,暗示修道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心灵的洁净与清明。同时,诗人还强调了修道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当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迅速识别并摆脱杂念,做到“纤尘才染便忘形”。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修道者在彻底领悟生命真谛时的超脱境界,如同透过一层薄雾般地看清世间万物。整首诗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修道者的期许和要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徒 其二》是宋朝时期释原妙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初)。释原妙,又称原妙大师,他是禅宗临济宗的一位著名高僧,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教学风格著称。 在释原妙的时期,禅宗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高峰,许多高僧都致力于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而释原妙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不仅擅长修行,更是一位富有哲理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寓含着深刻的禅意,给人以启迪。 《示徒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释原妙对弟子们的教诲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告诫弟子们要脚踏实地地修行,不要空谈佛法,要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佛法的真谛。同时,他也提到了生死无常的道理,希望弟子们能够看透世间的一切,达到解脱的境界。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末元初的社会动荡期,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释原妙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用自己的诗歌和教诲引导人们走向心灵的安宁。这首《示徒 其二》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