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止危亭暑气清,薰风微动入疏棂。
重重草树高低绿,叠叠峰峦远近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亭子中,感受到夏日的热气渐渐消退,微风轻轻拂过穿过稀疏的窗棂。周围草木繁茂,绿色层层叠叠;远处的山峰错落有致,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芾:宋代诗人。
2. 碧云亭:古代的一处著名亭子,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境内。
3. 晚止:傍晚时停驻。
4. 危亭:高耸的亭子。
5. 暑气清:指气温适宜,不热也不冷。
6. 薰风:和风,清凉的风。
7. 微动:轻轻吹动。
8. 疏棂:稀疏的窗户格子,这里代指窗户。
9. 重重:很多层,形容数量多。
10. 草树:泛指各种树木。
11. 叠叠:层层叠叠,形容数量众多且紧密相连。
12. 峰峦:山峰和山峦,这里指连绵的山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上碧云亭时的所见所感。在夏日的傍晚,诗人站在高处的亭子上,感受到暑气的消退和微微吹拂的微风。周围草木繁茂,呈现出高低错落的绿色;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形成了远近不一的青色。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观察这些景物,表达了对自己心境的慰藉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南宋诗人吴芾在公元1169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和战之际,国土分裂,民生疾苦。身为南宋士人的吴芾,对于国家的时局忧虑重重。他的诗作慷慨激昂,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危亡的忧国忧民之心。
吴芾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他曾担任监察御史、起居郎、礼部尚书等职务。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遭到贬谪。这使得他对政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民生的关切。
在他的时代,南宋王朝内部腐败严重,百姓疾苦重重。而外有金兵侵略,国土沦丧。在这种背景下,吴芾以他独特的诗歌才华,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歌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也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同情。同时,他还通过诗歌呼吁统治者关注民间疾苦,改革政治,振兴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