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泊柴家湾风物宛如北上

标题包含
泊柴家湾风物宛如北上
雨过平田陇麦青,春深桑柘暖烟生。 恍如身在澜洄曲,膓断东风杜宇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令詪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赵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雨水滋润过的田野,麦田泛起一片绿色生机,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桑树和柘树的周围,烟雾袅袅升起。身处这样的景致中,犹如置身于蜿蜒曲折的河流,不禁令人陶醉。然而此时传来杜鹃鸟(即杜宇)的悲鸣之声,令人断肠伤怀。
去完善
释义
1. 雨过:指雨水降下之后。 2. 平田:平坦的田地。 3. 陇麦青:小麦在田垄间生长出来的青色。 4. 春深:春天的深处。 5.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泛指农田。 6. 暖烟:温暖的烟气,这里形容春天田间升腾的水气。 7. 恍如:好像,仿佛。 8. 身在:身处。 9. 澜洄曲:曲折迂回的江河水流,这里比喻环境复杂多变。 10. 膓断:肝肠寸断,形容极度悲痛。 11. 东风:春天的风。 12. 杜宇:杜鹃鸟,其叫声为“不如归去”,古人常以之喻思乡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首句“雨过平田陇麦青”,诗人以春耕的景象开篇,田野间雨后清新的气氛渲染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这句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麦田恢复生机的景象,用“青”字来修饰麦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春天的赞美和向往。 次句“春深桑柘暖烟生”,继续深化春天景色的描绘,同时暗含寓情于景的写法。在春深时节,桑树与柘树之间的暖意如同烟雾一样慢慢升腾,诗人以此喻义内心的感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恍如身在澜洄曲”则将视角转向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泊柴家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色。"澜洄曲"可以理解为环山绕水的小湾子,此处颇有意境地描绘出了村落四周环绕的风景,同时也传达了作者身在此处的思乡之情。 末句“膓断东风杜宇声”通过“断肠”、“东风”和“杜宇声”这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断肠”一词传达出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而“东风”则有万物复苏、回暖的含义,突出了春天的气息;最后以“杜宇声”收尾,即杜鹃鸟的叫声,使得全诗哀而不伤,具有深深的离愁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环境的生动描绘,成功地表达出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泊柴家湾风物宛如北上》是南宋诗人赵鼎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162年之间,即南宋初期的动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南迁,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局势危急。 赵鼎生活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他曾任宰相,后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被贬谪至广东潮州。在流放期间,赵鼎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羁旅他乡的境遇,通过对比北方故乡的风物与自己此刻所处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泊柴家湾”是指赵鼎停泊船舰的地方,而“北上”则象征着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