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献五章奉资一笑 其四
而今秘阁古难如,何啻梁元十万余。
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签重遣八分书。
芸香欲辟鱼心蠹,汗简犹嫌吏手疏。
号作蓬山应不错,祇缘清浄似仙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探究古籍十分艰难,远远超过了梁朝留存的十万之数。
缺乏底本就向图书馆借阅,有了线索又得重新翻阅大量资料。
书籍难寻就像芸香驱赶不了鱼心蠹虫,翻检资料还觉得手下笨拙疏漏。
称为蓬莱仙境的名声绝对不假,只因它清净得像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而今秘阁古难如":现今的皇家图书馆已经非常完善,这是古时候难以想象的。
"何啻梁元十万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藏书之多,超过南朝梁代的十万卷书籍。
"无本尽从三馆借":指没有的书可以从三个皇家图书馆借阅。
"有签重遣八分书":这句指的是有标记的重点图书被多次翻读。
"芸香欲辟鱼心蠹":芸香可以驱除书虫,保护书籍完好。
"汗简犹嫌吏手疏":即使是已经校对过的书籍,仍有疏漏需要纠正。
"号作蓬山应不错":这里将皇家图书馆比作仙境中的蓬莱山。
"祇缘清浄似仙居":这是因为图书馆环境清静,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再献五章奉资一笑 其四》是宋朝诗人李至所作,描述了秘阁(古代藏书楼)的学术研究环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热爱和自豪感。
首联“而今秘阁古难如,何啻梁元十万余”,表达了对秘阁丰富的古籍藏书的赞美,其中“何啻梁元十万余”指的是秘阁内收藏的图书数量之多,超过了唐代著名藏书楼梁元的藏书量。
颔联“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签重遣八分书”,表现了诗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在这里,“无本”指没有现成的书籍,“三馆借”表示需要向其他图书馆借阅;而“有签重遣八分书”则描绘了作者在研读古籍时的认真态度。
颈联“芸香欲辟鱼心蠹,汗简犹嫌吏手疏”,是对诗人整理和校勘古籍的过程的描写。其中,“芸香欲辟鱼心蠹”形象地说明了诗人为了保护书籍而使用芸香驱除蛀虫;“汗简犹嫌吏手疏”则表示诗人对古籍整理工作的严谨和审慎。
尾联“号作蓬山应不错,祇缘清浄似仙居”,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美好感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秘阁比作蓬莱仙境,表达了对这一学术圣地的热爱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 其四》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诗人李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54年,这是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至作为后周的重要官员,他的人生际遇与国家的政治状况紧密相连。他在后周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参与国家政务的处理。然而,后周此时正处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战争的压力之下,李至在官场上的表现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乱时期,各个政权之间争夺领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至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