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荼蘼

标题包含
荼蘼
野白荼蘼夹路长,迎风不断挹浓芳。凤池荀令曾来否,几许薰炉敌此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旁盛开的荼蘼花绵延于道路两侧,其浓郁的花香在微风中飘散。不禁让人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描绘了原野上的草木繁荣景象,与眼前的荼蘼花相似。这种花香也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香气四溢的凤池和荀令君。不知道当年那位善使熏香的荀令是否也曾到访这里,那满屋子的熏炉能否抵挡住这大自然的馥郁芬芳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野白:指白色的荼蘼花。 2. 荼蘼:落叶灌木,花白色或黄色,味芳香。 3. 夹路长:沿着道路两侧生长且长度很长。 4. 迎风:迎着风势。 5. 不断:持续不断。 6. 挹:舀取;采取。这里指吸取。 7. 浓芳:浓郁的香气。 8. 凤池:古池塘名。在浙江省湖州市乌程县西南。隋开皇中筑乌程县城时,掘得石凤,故名。 9. 荀令:即荀彧。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尚书令,称为荀令。他曾经途经凤池,留下清香。 10. 来否:是否来过。 11. 几许:多少。 12. 薰炉:用于熏香的铜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路边盛开的白色荼蘼花,诗人在风中不断感受着浓烈的香气。诗人以“凤池荀令”的形象问是否有人曾来过这里,意指那些身居高位的文人墨客是否曾闻到过如此美妙的香气。这里的香气可以理解为荼蘼花的芬芳,也可以理解为诗歌本身所传达的美好意境。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词艺术之美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荼蘼》是南宋诗人薛绍彭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正是荼蘼盛开的季节。 薛绍彭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时代。他在政治上并未有太大的建树,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颇有成就。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特别是对春天的描绘更是生动细腻。在他的笔下,春天不再是单纯的鸟语花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在《荼蘼》这首诗中,薛绍彭通过对荼蘼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和担忧。虽然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相对稳定,但战争仍不时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薛绍彭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总的来说,《荼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时代,而薛绍彭则通过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见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春天景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