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陈建州觉民 其一

标题包含
和陈建州觉民 其一
七年乌帽抗黄尘,昼锦归来世又新。 若过武夷山下看,人间不太敝精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七年乌帽:指的是作者在社会上做了七年的事情。乌帽,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 2. 抗黄尘:抵挡尘土,在这里比喻在社会中努力工作。 3. 昼锦:昼夜兼程赶路的意思。昼,白天;锦,锦绣,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4. 归来:回到故乡。 5. 世又新:世界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6. 武夷山下:武夷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位于福建省。 7. 太敝精神:太过劳累,精神不支。太,太过;敝,疲敝,疲惫。
去完善
赏析
《和陈建州觉民 其一》米芾赏析: 这首诗歌以米芾为陈建州觉民唱和之作,主要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看法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七年乌帽抗黄尘”、“昼锦归来世又新”等,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经历与心境。 首句“七年乌帽抗黄尘”,作者用“七年”来强调时间之长,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沉浮的岁月。而“乌帽”在古代是指低级官员的帽子,这里借指自己地位不高却勇于面对世俗纷扰的精神。“抗黄尘”则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态度。 第二句“昼锦归来世又新”,“昼锦”是借用汉朝杜延年的一句诗,意思是白天穿着锦衣回来,表示功成名就。这句诗表明作者从官场退隐,回到家乡,看到了世间的变化。“世又新”意味着人事代谢、时光流逝,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若过武夷山下看,人间不太敝精神。”,作者假设自己经过武夷山,看到那里的风光,想到人世间的美好事物,从而勉励自己要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这两句诗寓意深远,既有哲理思考,又有个人情感抒发,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因与当时执政者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于各地为官。同年秋天,他调任密州知州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苏东坡已历经宦海沉浮。尽管人生际遇多舛,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苏东坡在密州期间,政局动荡不安,皇帝神宗励精图治,推行新政,试图改变国家现状,但朝堂之上各种势力纷争严重。这一时期,苏轼对政治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形成了他的独特见解。虽身处困境之中,他仍坚守道德原则,对于世事保持清醒的认识。 在杭州任上的米芾与苏轼过从甚密,得知苏轼迁居密州的消息后,便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送别赠言。诗中的陈建州即指苏轼,以表达对好友的敬意与怀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