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乐·夏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炎热的夏天,葵花和石榴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弥漫了十里的荷塘。兰舟轻轻靠岸,系在垂柳之下,正好可以在凉爽的亭子里披着衣服,枕着垫子,享受夏日的悠闲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葵:指蜀葵,夏日开花,有黄、红、白等颜色。
2. 榴:指石榴,夏季果实成熟时呈红色,内含多个籽粒,常用于象征多子多福。
3. 喷鼻香:形容气味浓烈,扑鼻而来。
4. 十里荷花:指大片的荷花塘,象征着夏日的景象。
5. 兰舟:木兰舟,代指华丽的船。
6. 斜缆:停泊的船只用缆绳斜拉在岸边。
7. 垂杨:低垂的杨柳枝条。
8. 辅:垫。
9. 枕簟:枕头和席子,泛指床上用品。
10. 披襟散发:敞开衣襟,解开头发,表示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夏日清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夏天炎热的天气和美丽的风景。首句“酷暑天,葵榴发”点明了季节特征,使人感受到夏日的炎热。接下来的“喷鼻香十里荷花”进一步表现了夏天的美景,荷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词的下片通过“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的描述,表达了对在炎炎夏日中享受悠闲生活的向往。全词节奏轻快,富有生活情趣,展现了诗人对夏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得胜乐·夏》这首词是元代文学家、戏曲家白朴所创作。
在公元13世纪初,元灭金后,北方中原地区的文人纷纷南渡,白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历经战乱,对民生疾苦感触颇深。在这首《得胜乐·夏》中,他以夏日景物为背景,展现了战乱后的民间景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品中的"水风凉"、"雨初晴"等意象,既描绘了夏日的清爽风光,也象征了战后的宁静生活。而"新荷跳雨"、"香麦场"等画面,则展示了农民在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热切期盼。
此外,白朴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的作品,如《仙吕·寄生草》等,这些作品多表现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真挚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