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春霜底事扫浓华。埋玉向泥沙。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香囊默默无言,泪水滴湿了红色纱巾。回想起曾经快乐的时光,我们在匆忙中互相赠送,心中实在难以忘记她。如今香味已经消散,只剩下诗稿上的梅花图案,正如疏影横斜,暗香涌动,却不知它们来自何处。春天里的寒霜为何会凋零如此绚烂的花?将美玉掩埋在泥沙之下。可惜时过境迁,曾经的伙伴早已离去,剩下我孤身一人。一曲《楚辞》吟罢,料想她的灵魂已化作碧天霞。镜子里的鸾鸟舞蹈依旧,但人间的相会再无期限。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这首《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的注解:
1. 香囊:古代女性佩戴的香囊,通常用来熏衣或者装饰。
2. 谩:徒然,白白地。
3. 红纱:红色丝纱,这里指代香包的外包装。
4. 成欢:共度欢乐时光。
5. 解佩:解开佩饰,寓意分离。
6. 兰麝:即兰和麝,分别代表香气和麝香,这里形容香囊的香气。
7. 绣茸:丝绸上的刺绣图案。
8. 梅花:此处象征香囊上绣有的梅花图案。
9. 疏影横斜:描述梅花的形象。
10. 暗香浮动:描绘梅花的香气。
11. 春霜:春天的霜冻。
12. 底事:原因。
13. 扫浓华:喻指季节变换导致花朵凋谢。
14. 埋玉:意指美好的事物被埋没。
15. 泥沙:尘土和沙子,比喻平凡的生活。
16.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17. 虚迎桃叶:虚应故事,迎接新人。
18. 偶:匹配,配合。
19. 匏瓜:葫芦的一种,古人常用来制作容器。
20. 西风:秋风。
21. 楚词:楚地的歌曲。
22. 芳魂:美好的灵魂。
23. 碧天霞:晴空中的彩霞。
24. 舞鸾:凤凰飞舞的意象。
25. 后会无涯:重逢之日遥不可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一首诗词。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悼亡之作。
首句“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描绘了诗人看到昔日恋人遗留下的香囊,默默流泪的场景。这里的“湿红纱”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悲痛和哀伤。接下来的“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回忆了诗人和故人曾经的美好时光,以及最后分别的不舍。这里用“解佩”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眷恋。
“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描绘了香囊上残留的香气和刺绣的诗句,仿佛诉说着往日的美好时光。而“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下片开始,诗人以“春霜底事扫浓华。埋玉向泥沙”表达了对故人离世的悲痛和对命运的无奈。接下来,诗人感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表达了故人已逝,自己却孤独终老的感慨。
最后两句“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诗人借用西风、楚辞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哀思,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无尽期待。然而,现实却是,曾经的佳人已经离世,只留下诗人在人世间独自等待,无尽的哀思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香囊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思,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是元代词人白朴的一首怀人之作。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元世祖至元年间(约公元1271-1294年)。在这段时间里,白朴的家乡战乱频繁,他辗转流离,人生际遇颇为坎坷。这首诗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哀思。
在元朝初期,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白朴本人也经历了多次迁徙,家庭变故,饱尝战乱之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