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横空 (本名玉耳坠金环,秋色横空盖前
儿女情多。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拔山力尽英雄困,垓下尚拥兵戈。含红泪,颦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当时夜间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黄陵庙,湘水波。记染竹成斑泣舜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文:多情之人,千古流传不息。英雄的豪情壮志,在困境中依旧执着。红颜含泪,秀眉紧皱,决心与英雄共进退。周围的芳草似乎也在翩翩起舞。当初四面楚歌的夜晚,叹息战马无法带走,遗憾如山如河。转眼之间,楚营溃败,主帅东归,他心中的豪情始终未变。黄陵庙,湘水畔,它们见证了那段感人至深的佳话。唉,这哪里仅仅是虞姬的命运,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去完善
释义
1. 儿女情多:指儿女情怀浓厚。
2. 拔山力尽:这里形容英雄的困境。拔山,指的是项羽的故事。
3. 垓下:项羽被困的地方。
4. 太阿:剑名,这里指项王的剑。
5. 夜半楚歌:典故出自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
6. 黄陵庙: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相传为舜帝南巡的安葬之地。
7. 舜娥:即娥皇女英二妃,传说中舜的妻子。
8. 乌骓不逝:乌骓马是项羽的坐骑。这里表示项羽战败而亡,他的马也消失无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色横空》描绘了英雄末路的悲壮画卷。作者以“儿女情多”开篇,指出千秋万古的江山并不能轻易消磨。尽管英雄在战场上前无古人,但在面对困境时仍难以独善其身,犹如项羽在垓下的苦苦挣扎。诗人用细致的笔触勾勒出游魂和草的姿态,表明即使在大败之后,英雄之气仍在。然而时光荏苒,昔日英勇无比的霸王终究在乌江自刎。整首诗充满了悲剧色彩,令人感叹历史的无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色横空》是元代著名戏曲家、诗人白朴的一首词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初期,具体时间已难以确定。此时白朴生活清苦,以卖药为生,但身处江湖之远仍关心国事。
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实现了南北统一,开始了对汉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使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白朴虽然生活在这种相对安定的环境里,但他经历了元初的战乱,对社会矛盾有深刻了解,对民生疾苦充满同情。他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独立的个性,不愿向世俗妥协,保持清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