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双眸剪秋水,十指露春葱。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花团扇,无语到东风。此意复谁解,我辈正情钟。喜相从,诗卷里,酒杯中。缠头安用百万,自有海犀通。日日东山高兴,夜夜西楼好梦,斜月小帘栊。何物写幽思,醉墨锦笺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生于金朝末年,他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尚书...查看更多
陈雅婷_Jo
去完善

译文
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秋天的溪水,手指纤细如同春天的葱。她如仙子般清新脱俗,不沾染世俗尘埃,就像那美丽的玉芙蓉花。翩翩起舞,舞动着柘枝遗谱;歌声婉转,唱尽了桃花团扇的歌谣,面对春风却默然不语。这份情感谁能理解呢?我们正是深陷其中的人。我们相互喜爱、陪伴在诗歌和酒杯之间。荣华富贵不必追求,自有真情相通。天天享受着东山的欢乐,每晚都在西楼进入美好的梦境,月光洒在小窗旁。什么最能表达这深沉的思念之情?唯有醉酒后挥洒在红色信纸上的文字。
陈雅婷_Jo
去完善
释义
1. “双眸剪秋水,十指露春葱”:这里的“秋水”指像秋水一样明亮的眼睛;“春葱”则用来形容手指纤细。这一句是赞美楚英的美丽容貌。 2. “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这里用“仙姿”来形容楚英超凡脱俗的气质,就像“玉芙蓉”一样洁净无瑕。 3. “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花团扇”:“柘枝遗谱”是指唐代舞曲《柘枝》的曲谱;“桃花团扇”是唐朝舞蹈中常用的道具。这句是说楚英能歌善舞。 4. “无语到东风”:这句描绘的是楚英在春风中静默无言的场景。 5. “此意复谁解,我辈正情钟”:这是说楚英的情感无人能懂,而作者却对此情有独衷。 6. “喜相从,诗卷里,酒杯中”:意思是喜欢与楚英相处,无论是在诗卷还是在酒宴之中。 7. “缠头安用百万,自有海犀通”:“缠头”指的是古代的歌舞酬劳,即舞女、歌女表演后,观众送给他们的礼物或酬金;“海犀”是一种名贵的海鱼,用作比喻非常珍贵的东西。这句的意思是,楚英的表演如此出色,即使没有巨额的酬劳,也早已赢得了人心。 8. “日日东山高兴,夜夜西楼好梦,斜月小帘栊”:这是描述楚英的生活场景,她白天在东山的愉快心情,晚上在西楼的温馨梦境,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9. “何物写幽思,醉墨锦笺红”:通过描绘楚英书写红色锦笺时的情景,来表达她的思念之情。
陈雅婷_Jo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词人对一位名叫楚英的女子倾心不已,她的美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无论是舞蹈还是歌声,都令词人陶醉不已,似有语无伦次之感。词人表示这种感情只有知音才能领会。他们相互为伴,以诗词为乐,以酒为媒。女子并无矫揉造作之态,她随性洒脱的个性令人欣羡。词人白天愉悦,夜晚陶醉,美好的时光在夜的遮掩下更显神秘和迷人。这份情感该用什么来表达呢?或许只有沉醉于书法的人才能体会到词人的情深意长。
陈雅婷_Jo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夜醉西楼为楚英作》是元代词人白朴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元朝初期,具体时间尚无明确记载。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隩州(今山西省临汾市),出生于金朝都城大同(今北京市)。 在这首词创作时期,蒙古灭金后,白朴随父定居开封。他才华横溢,然而却未受到金朝重用,转而投入元世祖忽必烈幕府,一生沉浮官场,并未真正得志。他的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词作中经常流露出壮志难酬、慷慨激昂的情绪。 元朝初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但文化政策相对宽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相对安逸。这也为白朴这类有抱负的文人提供了得以抒发胸臆的空间和机会。在此背景下,白朴抒发了对故人及往昔时光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身处繁华盛世仍追求高洁情操的精神风貌。
陈雅婷_Jo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