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阳春曲·知几

标题包含
阳春曲·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生于金朝末年,他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尚书...查看更多
小黑达不溜
去完善

译文
知道荣耀和屈辱要沉默不语,对于对与错只需在心里默默判断。在诗书的熏陶下尽情徜徉。闲暇之时,贫穷也可以过得很潇洒。 享受当下,有酒就喝个痛快,把握住眼前的时光。回顾过去,沧海桑田,人事已非。时光荏苒,曾经的伙伴已经稀少。 不是因为喝酒而烦恼,而是因为诗才困倦。四季的风月都是我悠闲的时光。无所事事的人,才会用诗和酒来找寻快乐和纯真。 张良辞别汉朝是保全自身之计,范蠡退隐江湖是为了远离灾祸。无论是乐山水还是乐名胜,都是合适的选择。请你细细思考,古今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这其中的智慧呢?
小黑达不溜
去完善
释义
《阳春曲·知几》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白朴创作的散曲。以下是对该曲词的注释: 1. “知荣知辱”: 意为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荣耀与耻辱,不要过于张扬和炫耀。“牢缄口”是指要保守秘密,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见解。 2. “诗书丛里且淹留”:表示沉浸在书籍中,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 3. “今朝有酒今朝醉”:形容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应该把握住每一个当下,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4. “回头沧海又尘飞”: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5.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分别引用张良和范蠡的故事,他们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选择退出政治舞台的聪明人。这里作者以他们为例,表达出适时隐退的智慧。 6. “乐山乐水总相宜”:形容在大自然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无论是登山还是观水都有其独特的乐趣。 7. “无用人”:自嘲之词,表示自己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小黑达不溜
去完善
赏析
《阳春曲·知几》是元代文学家白朴的一首散曲作品,该曲抒发了诗人崇尚恬淡自然、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态度。全曲分为四段,每一段落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 第一段“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表达了诗人洞察世事的智慧。面对荣辱、是非,他选择沉默不语,以默许的态度暗中观察事态的发展。这种冷静的姿态凸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第二段“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描绘了一幅及时行乐的画卷。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眼前时光,因为岁月匆匆,转瞬即逝。同时,这里也流露出对故人渐远的感慨。 第三段“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刻画了诗人潇洒不羁的个性。他不因为饮酒而沉溺其中,反而因诗歌陷入无尽的思考。诗人认为,自己应该享受这四季的风景与诗酒的欢乐,做到物我两忘,顺应天性。 第四段“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理想。他以张良和范蠡为榜样,追求全身避害的生活智慧。无论山水之间还是功名之外,都存在着一种人生的默契。这样的境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悟呢? 总之,《阳春曲·知几》是白朴表达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和处世哲学的一首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倡导的朴素、自然、豁达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度解读。
小黑达不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阳春曲·知几》是元曲作家白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期,大约在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这个时期,白朴经历了金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乱。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的民众疾苦和社会矛盾。 在元朝初期,由于蒙古族的统治,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受到歧视。白朴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在这种背景下,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众的同情。 此外,白朴还受到了元代戏剧文化的影响。元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当时非常流行。白朴的作品融合了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阳春曲·知几》是在元朝初期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展现了白朴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的关爱之情。
小黑达不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