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痛饮美酒沉醉之后有何妨碍?神志不清醒之时又会有怎样的思绪呢?酒糟腌藏了两个功臣的名字,而酒醅则淹没了千秋兴亡之事,酒曲则埋葬了万丈雄心壮志。世人都不理解屈原为何抑郁而死,但懂得欣赏的人都说陶渊明是多么了不起。

去完善
释义
《寄生草·饮》是一首元朝时期的词,作者为白朴。下面是该词的注释:
1. 方何碍:“方”指刚刚;“何碍”表示有什么妨碍或阻碍。
2. 有甚思:指有什么值得思考或忧虑的事。
3. 糟腌:这里指用酒浸泡食物的过程。这里代指名利之类的事情。
4. 醅渰:形容用酒浸泡食物的样子,这里暗喻历史的沧桑变化。
5. 曲埋:比喻将美好的事物深埋。
6. 万丈虹霓志:指宏伟的壮志。
7.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表示在世俗眼中,楚国大夫屈原之忠诚正直显得有些愚蠢可笑。
8.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这里的“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他们欣赏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酒为主题,通过酣畅的饮酒来表达对世俗功名、世事兴衰的看法。首句“长醉后方何碍”意指在酒精的麻醉下,人们可以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和纷扰,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不醒时有甚思”则意味着当人们在清醒之时,各种思绪与烦恼会涌上心头,让人难以摆脱。紧接着的三句“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更是借酒发挥,讽刺了那些沉迷功名之人以及关心国家兴亡之士,认为他们不过是酒桌上的谈笑之资。最后两句“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则进一步表明,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才会认同自己的选择,而那些不能理解的人终究是无法理解和理解的。整首词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堪称咏酒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生草·饮》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一首散曲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中期,大约公元1279年至1368年之间。在元末明初的这个特殊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时期,白朴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生活经历丰富,游历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这首《寄生草·饮》以借酒消愁、抒发人生感慨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