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双调·水仙子

标题包含
双调·水仙子
一夕梵唱一夕秋,一叶轻舟一叶愁。千寻碧湖千寻酒,丝竹慢,唱不休,红颜总是归尘垢。听钟十年后,隔雨看小楼,却叫人怎生回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生于金朝末年,他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尚书...查看更多
Bella
去完善

译文
一夜之间传来的是梵音与秋天,一叶小舟承载着一缕忧愁。碧绿的湖泊中倒映着千里追寻的酒意,悠然的音乐声此起彼伏,歌声无止无休。然而,青春的红颜总会被岁月尘垢覆盖。十载之后,再次听到钟声,隔着雨水遥望那座小楼,让人又如何能轻易地回首往事?
Bella
去完善
释义
《双调·水仙子》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白朴创作的曲牌名。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深情的情感,关于爱情与时光的遗憾。下面是该词的字词注释: 1. 一夕:一夜之间。 2. 梵唱:指僧侣或道士的诵经声。 3. 碧湖:清澈的湖泊。 4. 丝竹:古代音乐中使用的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5. 红颜:年轻貌美的女子。 6. 归尘垢:指人的死亡。 7. 十年后:暗含长久的岁月。 8. 隔雨:形容距离遥远如同隔着雨滴一样模糊。 9. 小楼: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10. 怎生:如何、怎样。
Bella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一夕”为主题,将夜色中的景象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句的“一夕梵唱一夕秋”描绘出禅意的氛围,以一夜的梵唱对应一夜的秋思,突出了时间的流逝。紧接着的“一叶轻舟一叶愁”则进一步通过一叶轻舟和一叶愁绪的对比,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幽情。 下阕中,“千寻碧湖千寻酒”表现了词人对酒的钟爱和沉醉。在丝竹声中,他唱个不停,但容颜终究会老去,回归尘土。结句的“听钟十年后,隔雨看小楼,却叫人怎生回头?”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回望过去、感慨万千的心境。整首词婉约柔丽,充满了深沉的哀愁。
Bell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调·水仙子》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白朴的一首代表作。此曲创作于1250年左右的元朝初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蒙元灭宋建立政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白朴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颖过人。然而,他的一生却历经坎坷。金末战乱时,白朴的父母早逝,他成为孤儿。幸运的是,他被当时的文坛领袖元好问收养,并在其悉心教导下成长。金朝灭亡后,白朴随养父来到蒙古高原避难。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疾苦,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元朝初年,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白朴以一介才子的身份进入京城,并得到忽必烈的赏识。然而,他却无法融入上层社会的官场生活,加之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白朴选择了隐退,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诗词作品多为忧国忧民的感慨之作,充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Bell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