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瑶池 宴瑶池本名八声甘州,乐府八声甘州
东坡戚氏一篇,稍加隐括,使就新翻,仍改其名。玉龟山、阿母统群仙。幽闲志萧然。有金城千里,琼楼十二,紫翠霏烟。穆满当时西狩,八骏戏芝田。驻跸瑶池上,命赐华筵。天乐云*鼎沸,看飞琼舞态,醉饮留连。渐月斜河汉,霞绮布晴天。望神州、东回玉辇,杏花风、数里乡鸣鞭。长安近、依稀柳色,翠点奏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对东坡先生的《戚氏》进行适度改写,已将其转为白话文,并重新命名。此篇以玉龟山和阿母为代表,率领众仙共襄盛举。他们生活悠闲却胸怀大志,金城千里、琼楼十二,如仙境一般。穆满曾去西方狩猎,他的八骏在芝田嬉戏。他在瑶池停下来,享受盛宴。音乐声如潮水般涌动,仿佛能看到仙女翩翩起舞,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刻。时间渐渐流逝,月亮逐渐倾斜,银河照亮天际,霞光弥漫。看到玉辇从东方缓缓驶来,杏花开得正盛,春风吹拂着大地。接近长安时,柳树婆娑,绿色的嫩芽点缀着江山。

去完善
释义
1. 宴瑶池:此处指的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宴会的故事。瑶池原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指美好的境地。
2. 东坡戚氏:指苏轼的《戚氏·梅梢粉》一词,此词写梅花景色和人物情致,全篇以古代四位美人梅福、寿阳公主、月娥、飞琼为代表,展示他们美丽动人的形象。
3. 玉龟山: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4. 阿母:西王母的别称。
5. 金城千里:此处的“金城”指的是汉代的王莽要塞,这里代指神仙住地的美好景象。
6. 琼楼十二:形容楼阁众多且华丽,这里的“十二”是虚指,表示很多的意思。
7. 紫翠霏烟:形容烟雾缭绕中的美景。
8. 穆满:即周穆王,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子,相传他曾驾八骏马西游至昆仑山见西王母。
9. 西狩:指西巡狩猎。
10. 八骏: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11. 芝田:此处指仙境之地。
12. 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暂停暂住。
13. 天乐云*鼎沸:形容音乐声音宏大、热闹。
14. 飞琼舞态:指仙女曼妙的舞蹈姿态。
15. 河汉:银河的别称。
16. 霞绮:彩霞如锦绣般美丽。
17. 神州:指中国大地。
18. 玉辇:皇帝的车驾。
19. 杏花风:指春天的微风。
20. 乡鸣鞭:家乡的声音。
21. 长安近:指回到了长安城附近。
22. 柳色:柳树的颜色,这里泛指春天。
23. 翠点:绿色的点缀。
24. 奏川:山川之间的演奏。

去完善
赏析
《宴瑶池》这首词以东坡的《戚氏》为基础,经过巧妙的改编和创新,展现了词人白朴的独特才情。在词中,他描绘了龟山圣母带领众仙聚会的场景,展示了金城的壮丽景色和琼楼的华丽气象。“穆满当时西狩,八骏戏芝田”一句,引用了周穆王西游的故事,凸显了神话世界的奇幻色彩。而天上人间的宴会场景,如“天乐云*鼎沸,看飞琼舞态,醉饮留连”等句,则呈现出一幅热闹喧嚣的画面。最后,当明月渐渐升高,天空中的彩霞与地上的春色相互映照,宛如仙境。整首词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宴瑶池·宴瑶池本名八声甘州,乐府八声甘州》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在白朴的一生中,他曾经历了金朝的覆灭和元朝的建立。金朝的覆灭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剧变,从贵公子沦为普通百姓。然而,这一经历却使他有机会亲身体验民间疾苦,也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元朝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存在,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白朴以敏锐的艺术洞察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如《宴瑶池》等,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