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 其二
天地有佳处,岷峩横翠微。
茅庐介山趾,岚色入书帏。
共社公应可,论心我亦稀。
他年能似约,江汉会思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好的地方,如岷峨山横亘在青山绿水之间。在那山脚下,一间茅屋坐落在那里,山间的雾气弥漫到书房之中。共同参加诗社的朋友们理应可以,但谈论内心的想法却并不多。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实现约定,在江汉中游时也会思念着回归自然。
去完善
释义
1. 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这里用来泛指中国西南部地区。
2. 佳处:美好的地方。
3. 横:屹立,耸立。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茅庐:简陋的住房。
6. 山趾:山的底部或基部。
7. 岚色:山间的雾气。
8. 书帏:书房。
9. 共社公:指共同结成社团的朋友。
10. 论心:谈论心事。
11. 稀:少,稀少。
12. 他年:以后的某个时期。
13. 能似约:能够按照约定。
14.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指江南地区。
15. 思归:思念家乡。
去完善
赏析
《赠别 其二》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首联“天地有佳处,岷峨横翠微”,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世界的美好之处,而岷峨山脉的青翠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颔联“茅庐介山趾,岚色入书帏”,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茅屋的生活情景,那如诗如画的景致仿佛透过书卷扑面而来。
颈联“共社公应可,论心我亦稀”,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尽管与友人交往较少,但共同的社会责任感仍然使二人紧密相连。尾联“他年能似约,江汉会思归”,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期待他年能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别 其二》是南宋诗人史尧弼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正值宋金和议时期。这一时期,史尧弼任江西转运使,在江西地区供职多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了解。
在这段时间里,史尧弼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时刻。他与友人别离,感慨万千,以此诗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此外,史尧弼还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和金国的崛起,这使得他在诗歌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变、绍兴和议等,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史尧弼身处其中,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重要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