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使辽作十四首 其六

标题包含
使辽作十四首 其六
神水坚冰合,沙场寸草无。 长疑泪是血,误喜唾成珠。 昼出惊貂鼠,宵鸣厌训狐。 悲歌人不应,自觉寸心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奇的水和坚硬的冰结合在一起,战场上寸草不生。 我常常怀疑眼泪就是鲜血,又错误地以为唾液能变成珍珠。 白天出现时使貂鼠害怕,夜晚啼鸣足以让狐狸疲惫不堪。 悲伤的歌曲不应被世人听到,我只觉得自己的内心孤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神水:这里指神水峡,位于今辽宁省北票市境内。 2. 坚冰合:指河水结冰。 3. 沙场:战场。 4. 寸草无:形容草木稀少。 5. 长疑:长时间地怀疑。 6. 泪是血:形容泪水之多。 7. 误喜:错误地高兴。 8. 唾成珠:形容口水凝结成珍珠般的颗粒。 9. 貂鼠:一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以皮珍贵而著名。 10. 训狐:狐狸的一种叫声。 11. 悲歌:悲伤的歌曲。 12. 人不应:人们不应该听到。 13. 自觉:自己感觉。 14. 寸心孤:内心孤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沙场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感受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使辽作十四首 其六》是北宋诗人刘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前后,此时正值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时期。刘跂作为宋代著名文人,曾担任参知政事等要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深入了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跂正值壮年,人生阅历丰富,目睹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和人民生活的不易。与此同时,宋太祖赵匡胤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努力恢复国家秩序,这使得刘跂对国家的发展抱有信心和期待。 此时期,辽国逐渐崛起,成为北方边境的一大威胁。为了加强两国的交流与了解,刘跂奉命出使辽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维护两国关系。在这段旅程中,刘跂亲眼见证了辽国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经历成为了他创作《使辽作十四首 其六》的灵感来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