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绵竹王主簿

标题包含
送绵竹王主簿
渴想才名不计年,得诗甜处彻中边。 知君眼里藏青白,托意杯中别圣贤。 万里偶逢多幸耳,一朝相别两茫然。 荣归蜀道川涂稳,莫漫嚱吁信谪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期渴望才子佳名的年华逝去,得到诗歌的美妙甜蜜令人陶醉其中。 知晓你的眼中深藏才华与智慧,借酒寄托思念之情与志向。 千里相逢实属有幸,一朝离别便成茫茫众生。 你正稳步回归蜀地,不要轻易叹息被贬谪仙人。
去完善
释义
1. 渴想:渴望想见或思慕不已。 2. 中边:指内心深处的感受。 3. 知君眼里藏青白:喻指王主簿襟怀坦白,有识人之明。 4. 托意杯中别圣贤:以杯中之酒寄托惜别之情。 5. 幸耳:幸运、庆幸。 6. 茫然:不知所措,迷茫的状态。 7. 蜀道:四川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8. 川涂:河川的堤岸。 9. 莫漫:不要无端地、随意地。 10. 嚱吁:感叹,惊叹。 11. 谪仙:这里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曹彦约送给绵竹王主簿的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离别的不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惜别之情。 首联“渴想才名不计年,得诗甜处彻中边”,赞美了友人才华横溢,他的诗歌甜美深入骨髓。这里以“渴想”来形容对友人才华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颔联“知君眼里藏青白,托意杯中别圣贤”,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眼中的世界,描绘出一个清醒而明智的友人形象。这里用“托意杯中”暗指饮酒告别,表达对即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颈联“万里偶逢多幸耳,一朝相别两茫然”,诗人感慨与友人的相逢是难得的幸运,然而短暂的相聚却要迎来离别的时刻,这种情感上的巨大反差让人倍感惆怅。 尾联“荣归蜀道川涂稳,莫漫噫吁信谪仙”,诗人祝愿友人荣归故里时路途平安,并提醒他不要过于伤感,要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就像传说中的谪仙一样,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绵竹王主簿》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曹彦约送给即将上任的王主簿的一首诗。曹彦约(1157-1228),字冠之,号节轩,江西宜黄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阶段,北方领土受到严重侵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曹彦约曾担任地方官吏,对民生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切关注国家的内外局势,积极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也为民间百姓发声。 在这首诗中,曹彦约为王主簿即将上任的地方绵竹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霜林尽染锦江红,锦城带郭连翠峰。”表达了对绵竹县的赞美和对王主簿的期许。然而,他并没有忽略现实中的困境,提醒王主簿要关心民生疾苦,要为百姓办实事。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正是南宋时期许多士人的共同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