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密叶柔条绿更腴,几年培植费工夫。
牡丹剩费医治力,曾有丝毫利益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叶繁茂的枝条更加丰润,这得益于多年的精心培育和耕耘。
如同饱受病痛折磨的牡丹花,尽管悉心治疗,也无法挽回分毫的利益。
去完善
释义
1. 密叶:密集的叶子;
2. 柔条:柔软的枝条;
3. 绿更腴:更加翠绿饱满;
4. 培植:培育种植;
5. 费工夫:花费时间和劳力;
6. 牡丹:一种著名的花卉;
7. 剩费:剩余的花费;
8. 医治力:治疗疾病的能力;
9. 曾有:曾经有过;
10. 丝毫:一点点;
11. 利益无: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去完善
赏析
《桑》这首诗借景抒怀,诗人在观察“桑树”的生长过程中,发现其绿叶繁茂,枝条柔软且丰腴,感叹诗人投入的辛勤劳动和所花费的时间。接下来的两句以牡丹为例,意指即使有再多的关注和投入,也可能无法收获预期的效果,传达出自然界事物生长的不确定性。全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之余,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桑》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陶梦桂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桑树的优美姿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在明朝时期,桑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用于养蚕和丝绸生产,还象征着农业文明的繁荣和家庭和谐。此外,桑树还与中国的故乡情结密切相关,因为许多人在童年时都有种植桑树的回忆。
陶梦桂生活在明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陶梦桂通过描写桑树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的生活场景和农村风光,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晚期的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陶梦桂通过描绘桑树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