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 其二
水涵群影去悠悠,楼有三千转首休。
想见经游人与物,而今知我梦扬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渐渐远去,思绪飘渺;回首间,楼阁已走过了三千秋。遥想当年往来的人物与事物,如今却只能在梦境中寻找那份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水涵群影":指水面倒映出四周景物。涵:包容,包含。群影:众多景物在湖面上形成的倒影。
2. "去悠悠":形容水流缓慢。去:离去,离开。悠悠:缓慢。
3. "楼有三千":比喻楼层众多。三千:非实指,用以夸张楼层之多。
4. "转首休":意为回头望去,无尽的楼宇消失于视野。转首:回头看。休:停止,这里表示消失在视野中。
5. "经游":经过游览过的地方。经:经过。游:游玩。
6. "知我梦扬州":知我梦中正想念着扬州。知:知道。梦扬州:梦中的扬州,此处为诗人对扬州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平山堂 其二》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平山堂所见所感的诗。诗中,作者以水涵群影和三千楼阁的壮观景象开篇,展现出平山堂的雄伟气势。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到那些曾经在这里驻足的文人墨客,暗示出历史的厚重感。最后,诗人以“而今知我梦扬州”作为结语,表达了对自己在平山堂如梦幻般的经历的感慨。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平山堂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山堂 其二》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8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形势较为稳定,但也面临着内外诸多压力。
在这个时期,黄裳作为南宋官员,曾任监察御史、尚书省都官员外郎等职。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对民生疾苦关心备至,同时也善于观察和反映社会现象。在此期间,黄裳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获得的深刻人生体验。
在《平山堂 其二》这首诗中,黄裳通过对平山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南宋政权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黄裳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面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