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吟诗·翠蛟
苍松翠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千尽雨,须臾霁水痕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挺拔青松如同绿色束带抵挡寒气,一条长长的白蛟从天而降。它喷出千万片云彩带来雨水,很快天空放晴,雨水消失得无影无踪。
去完善
释义
翠蛟:出自中国诗人吴昌裔的作品。原诗如下:
苍松翠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千尽雨,须臾霁水痕收。
注释:
1. 苍松:青松,常绿乔木。
2. 翠束:绿色的绑扎物。这里指苍松的绿叶。
3. 寒流:寒冷的水流。
4. 飞下:从天而降。
5. 长身:形容身体修长。
6. 白玉虬:白色的龙。这里的“虬”指的是神话中的动物,有时用来比喻龙的形状。
7. 吐出:喷出。
8. 英云:指白云。
9. 千尽雨:大量的雨水。
10. 须臾:片刻之间。
11. 霁水痕收:雨水停止,水面平静。霁,雨停;水痕,水面的波纹。
去完善
赏析
《九吟诗·翠蛟》吴昌裔赏析: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苍松、白蛟、英云和霁水的画面,展现了一种磅礴的自然气象。通过“苍松翠束”与“寒流”的结合,形象地勾勒出苍松挺拔的姿态和寒流的流动感。接下来的“飞下长身白玉虬”则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蛟龙的形象,令人联想到其矫健的身姿以及飞腾的动态之美。接下来两句“吐出英云千尽雨,须臾霁水痕收”进一步描绘了蛟龙吐云降雨的过程,以及雨后水痕渐消的景象,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呈现了自然界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吟诗·翠蛟》是宋代诗人吴昌裔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南宋和金朝对峙的历史阶段,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诗人吴昌裔出生于书香门第,曾任国子监主簿,后升任尚书左司郎官。他在任期间,看到朝廷政治腐败,民间疾苦重重,心有不甘却又无法改变现实,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
这首《九吟诗·翠蛟》是他抒发内心忧虑和感慨的代表作。通过描绘翠蛟的生动形象,传达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与此同时,诗歌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使读者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