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吟诗·石室

标题包含
九吟诗·石室
竹几蒲团石室中,细书抱朴参同。 宁声碧眼朱高十,何必携琴下阆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竹林石屋之中,铺展蒲团安放竹几,一边细致研读《抱朴子》与《参同契》的古籍。生活可以如斯宁静美好,清雅惬意,又何须去遥远的仙境寻觅知音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吟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 石室:这里指代书房或文人雅士的居所。 3. 竹几蒲团:指书房内的家具摆设。 4. 细书抱朴参同:这里的“细书”指的是古籍;“抱朴”指的是道家经典《抱朴子》;“参同”可能指《周易参同契》,一本讲述炼丹的书。这三者都是古人读书的范围。 5. 宁声碧眼朱高十:这是描述人物的声音、眼睛的颜色以及形象,但具体寓意不明确,可能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 6. 何必携琴下阆风:阆风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之一,这里表达的是隐居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幽静的石室之中的情景。在这里,他摆放着竹几蒲团,研读着古籍《抱朴子》和《参同契》。他认为听不到世俗的纷扰,即使没有携带瑶琴到仙境(阆风),也能享受到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追求清静、超脱的心态,以及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吟诗·石室》是宋朝诗人吴昌裔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正值宋徽宗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效仿先贤,以诗歌抒发内心情怀。 吴昌裔在这首《九吟诗·石室》中以石室为题,描绘了山水风光与心灵感悟的融合。他在人生旅途中体验了荣辱兴衰,看透了红尘俗世的繁华与落寞,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宋徽宗时期,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然而,也存在着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吴昌裔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正义的追求。他的诗句充满了哲理和感慨,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