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怀
独依青桐听鼓声,参旗历落上三更。
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赖有清吟消意马,岂无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须较,方外吾师阮步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依靠着青桐树聆听鼓声,参星旗帜错落出现在深夜的三更时分。突然间,凉风吹起带着雨滴,打断了我此时的思绪,而月亮依旧在云背后闪耀。幸而有美妙的诗赋消解了我的忧虑,又怎会没有美酒来突破心中的苦痛之墙?人世间的是非争论又有什么值得计较呢?在这世外之地,我需要的是像阮步兵这样的老师,给我指引和慰藉。
去完善
释义
1. "青桐":指梧桐树,古人常以梧桐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意向。
2. "参旗":星名,属西方白虎宿,这里代指星星。
3. "历落":分散、错落有致的意思。
4. "三更":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三更是子时,即现在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
5. "凉风起":指出秋风袭来。
6. "酒破愁城":用喝酒解愁的比喻。
7. "是非人世":世俗的是非纷争。
8. "方外吾师阮步兵":阮步兵是魏晋时期的文人阮籍的字,他擅长诗歌创作,尤以五言诗见长。"方外"指超脱尘世之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独怀》,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孤寂心境的诗。诗中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倚靠青桐聆听鼓声,时间已是深夜三更,夜色深沉,星辰闪烁。忽然间,风雨来袭,打破了夜的宁静,不久却又平息下来,留下一轮明月,映照出云彩的倒影。诗人以清风、凉雨和明月作为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奏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提到“赖有清吟消意马”,表明虽然处境孤独,但他仍然可以通过写诗来消除心中的杂念。而“岂无美酒破愁城”则表现了他借酒消愁的心态,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中难免会有烦恼,但诗人选择了用诗歌和美酒来化解这些痛苦。
最后,诗人提到了他的精神导师——阮步兵(即阮籍),一个超越世俗之人。诗人以阮籍自喻,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描绘孤寂的心境、自然的景象以及诗人的自我救赎,展现了一幅别样的生活画卷,同时也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怀》是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杨亿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84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当时杨亿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是朝廷的重要官员。然而,他并未因权力和地位而迷失自己,反而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虑。
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刚刚兴起,文人墨客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官场黑暗,党派纷争激烈,许多有识之士在政治上遭受排挤和打压。杨亿虽然身处高位,但他对这种腐败现象深感痛心,因此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以“独怀”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他在诗中写到:“独怀愁绪倚高楼,鸿雁南飞几时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常之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总的来说,《独怀》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动荡中的无奈与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