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哓望云气平凝前山遮尽仅余翠峰数点因赋

标题包含
哓望云气平凝前山遮尽仅余翠峰数点因赋
障山可奈白云何,露出峰尖能几多。 宛心群仵粉墙外,髻环历历见青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是:青山被白云遮挡,露出的山峰尖顶并不多。在粉墙之外,一片美丽的群山映入眼帘,远处的山峦就像女性的青螺髻,清晰可见。
去完善
释义
1. 哓望:晓望,早晨远望。 2. 云气平凝:指云雾在平静的空气中凝结在一起。 3. 前山遮尽:前面的山峰将视线完全遮挡住。 4. 翠峰数点:指远处隐约可见的几座绿色山峰。 5. 宛心群仵:指类似女子发型的发髻形状的山群。 6. 粉墙:用白色涂料涂抹过的墙壁。 7. 髻环:比喻发髻;青螺:形容女子的眉毛美如螺黛。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晓望云气平凝”开篇,描绘出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诗人通过“前山遮尽仅余翠峰数点”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云雾缭绕中的山景。而最后两句“宛心群仵粉墙外,髻环历历见青螺”则将山峰比作女子头上的发髻,既表现出云雾消散后青山翠绿的美丽景色,又寓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史弥宁的这首《哓望云气平凝前山遮尽仅余翠峰数点因赋》创作于南宋末期,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时是南宋末年,距离宋朝灭亡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诗人史弥宁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内心感受到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动荡不安。虽然身为官员,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值宋元更迭之际,蒙古势力崛起,对中原地区形成巨大威胁。金朝覆灭后,南宋朝廷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需要抵抗北方强大的蒙古铁蹄,另一方面又受到国内官僚腐败、民间疾苦等问题的困扰。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史弥宁这位文人墨客在诗歌创作中,既寄托了个人志趣,又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