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盈如烟雨随风飘荡却难以自控,全身乏力,只能低垂着向人们展示。纤细的手指轻轻折下它,远远地相送,就像观音菩萨手中的柳枝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袅雨:指轻细的雨丝。
2. 拖风:指拖曳飘荡的风。
3. 不自持:不能自己支持。
4. 玉纤:手的美称。
5. 观音:佛教菩萨名,观世音的略称。

去完善
赏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描绘春天柳树的诗。诗中,“袅雨拖风不自持”描述了柳树在春雨中飘拂的形态,形象地展现出其柔弱而又坚韧的品质。而“全身无力向人垂”则表现了柳树伸展的姿态,显示出它在春风中的生机盎然。
接下来的诗句“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通过对女性的手(玉纤)和观音的形象比拟,突显了柳枝的柔美与高洁。在这里,“玉纤”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女性之美,而观音则是慈悲为怀的神祇代表,通过这样的比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柳树的赞美之情。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柳树的美丽姿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柳》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春天柳树枝条的茂盛和美好景象。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末年。
在这段时间里,韩偓个人经历丰富,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但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后来他重回朝廷,但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使他深感忧虑。然而,在这期间他也致力于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疾苦。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导致了朝政的日渐衰落。韩偓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往往寓含着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综上所述,《咏柳》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末这个充满动乱和矛盾的时期,诗人韩偓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