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像牧童那样逍遥自在?在牛背上悠然入睡,倾听秋天的声音。不时地吹奏一曲,无论南北,谁都能欣赏到这优美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牧童:指放牛的儿童。
2. 谁人得似:谁能像……一样。
3. 牛上横眠:在牛背上休息。
4. 秋听深:在秋天的夜晚聆听深远的声音。
5. 时复往来:不时地来回走动。
6. 吹一曲:演奏一首曲子。
7. 何愁南北:不用担忧南方或北方的人。
8. 不知音:不懂音乐。
去完善
赏析
《牧童》卢肇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牧童画面,诗人借助“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的描绘,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使读者仿佛能看到牧童在秋天的田野里骑着牛儿,躺在牛背上倾听着秋天的声音。而“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则传达出牧童乐在其中,用音乐沟通世界的心境,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虽简短,却充满了韵味和想象空间,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童》是唐代诗人卢肇所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正值唐王朝末期。此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卢肇在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百姓的疾苦后,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中的困境所困,而是选择用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将内心的希望寄托在诗中。
在这首诗中,卢肇以牧童的形象象征自由、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腐朽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美好未来终将到来的信念。
总的来说,《牧童》这首诗是在唐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