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间对月独酌
月到空庭色界虚,酒壶安顿向冰壶。
须臾万瓦清露湿,髣髴一轮丹桂孤。
独酌难成狂态度,闲身惟有醉工夫。
醉中孰与参禅趣,此妙须知禅所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在空旷的庭院里,显得朦胧虚幻,我暂时把酒杯放在冰壶旁边。
一瞬间,万千瓦片上布满了露水,仿佛只有一轮明亮的丹桂悬挂在空中。
一个人喝酒难以达到狂喜的境界,只有闲暇时才能享受到微醺的乐趣。
醉酒后谁能领会到参禅的奥妙呢?这种美妙的感觉是禅意无法领悟到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刚中(约公元1088-1154年),字亨仲,号北山,谥号文靖,宋婺州金华人。他本是理学家,因反对秦桧而遭贬谪。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2. “月到空庭色界虚”,描绘了月亮照在空旷庭院的景象。其中“色界”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色界的诸天,此处的含义可能是指月亮如佛光照耀。
3. “酒壶安顿向冰壶”,描述了将酒壶放置于月光下,好似安放于冰壶之中。这里用到了两个壶的意象,一个是装酒的壶,另一个是代指月光的壶。
4. “须臾万瓦清露湿”,形容雾气凝聚在千家万户的房屋上。“须臾”意为很短的时间,“万瓦”表示许多房屋。
5. “髣髴一轮丹桂孤”,这句诗借用了古人咏月时喜欢提及的传说,即月中有桂树。这里用来比喻月色皎洁,同时也可以象征孤独的情绪。
6. “独酌难成狂态度”,作者描述独自一人喝酒时的状态。这里的“狂态度”是指一种放纵、豪放的态度,但独自饮酒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7. “闲身惟有醉工夫”,表达了闲适生活的惬意,诗人只有闲暇之时才会去品味酒的微醺之美。
8. “醉中孰与参禅趣”,暗示了醉态中的领悟与禅意相通,谁能与我一起感受这禅意的美好呢?
9. “此妙须知禅所无”,诗人认为这醉后的妙境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也是禅修所无法触及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八月间对月独酌》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赏月饮酒的场景,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无奈。首先,诗人以月亮和酒壶为主要对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屋檐滴水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冷清。同时,诗人以丹桂这一意象象征自己的孤独,表现出诗人难以言状的忧伤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独酌的无奈和闲身的无聊。他渴望在醉意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却又意识到这种解脱无法真正消除内心的苦闷。最后,诗人通过提出一个疑问,强调了这种微妙的心理体验是禅定所无法触及的,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自我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间对月独酌》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郑刚中在南宋朝廷任职多年,历任监察御史、参议官等职,他的一生既有辉煌的政治生涯,也经历了贬谪流放的困苦。在创作这首诗时,郑刚中正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被任命为江西路安抚使,负责平定地方叛乱。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权力纷争,郑刚中被诬陷通敌,遭到罢官流放,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
在诗中,郑刚中表达了对月独酌的感慨。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政权偏安江南,面对金兵的侵略,南宋政府采取了求和的政策。然而,这样的政策并未给国家带来长久的安宁,反而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刚中作为一名忠诚于国家的政治家,他的命运遭遇让人深感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