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山亭
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海环绕着重重山脉和江河怀抱的城市,隋朝的宫殿和园林在这里清晰可见。生活在这里的人没有意识到三吴的遗憾,反而嘲笑关河地区的战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部,与金山、焦山并称“京口三山”。
2. 海绕重山江抱城:描述北固山的地理位置,意为海水环绕着重重山脉,江河拥抱着城市。
3. 隋家宫苑:指隋朝时期的皇宫苑囿。这里可能指的是南京的栖霞山千佛岩,位于北固山下,为南北朝时期佛教石刻造像遗址。
4. 三吴:古代对长江下游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的泛称。这里是代指江南地区的人民。
5.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疆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灭亡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诗人以“海绕重山江抱城”开篇,展现了北固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既有大海环绕,又有群山环绕,江水拥抱着城市,形象地描绘出这座山城的险要地势和壮美景色。接下来的“隋家宫苑此分明”则揭示了北固山曾是隋朝的宫殿,如今虽已破败,但依然清晰可见。
在颔联中,诗人提到“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这里的“三吴”指的是古代中国长江下游的苏州、湖州、常州三个地区,这里的人民已经淡忘了过去的战乱和仇恨,只看到眼前的安宁生活,听到战事的消息,也只是笑笑而已。这是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出当时社会的风气,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北固山亭》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期间,李涉因曾任司勋员外郎,故世称“李司勋”。他晚年失意,削籍为民后流寓江南一带。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壮丽景色。这首诗歌颂了北固山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山壮美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在唐宪宗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央政权和地方藩镇的矛盾依然存在。李涉作为唐朝官员,可能也曾受到这些政治斗争的影响,因此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外,江南地区在当时被誉为水乡泽国,山水秀美,这为李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自然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