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荀彧

标题包含
荀彧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 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 本初固难依,奸雄恶可辅。 初年歼德祖,继又族文举。 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 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 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卫宗武"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名字有误,或者这个人在历史记录中并不明显。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曹公初见时觉得他奇特,将他比作张良。 定策取胜毫无遗漏,挫败袁绍并诛杀了吕后。 在意见上稍有偏差,几乎被置于生死边缘。 朝廷里有正直的言论,为什么不取九锡之礼呢? 刘表固然难以依靠,但也不应该辅助奸雄。 早年杀害了德祖,后来又诛灭了文举一族。 如此嗜杀的人,大夫是可以离去的。 为什么不能在事情未发生前早早看穿呢?白白死去并无益处。 既不能像伯夷、叔齐一样坚守节操,也不能像伊尹、吕尚一样功成身退。 只能抱着忠诚的心,遗留千年的遗憾。
去完善
释义
1. 曹公:指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 子房:张良,字子房,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刘邦的重要谋臣之一。 3. 毙袁而诛吕:这里指的是击败袁绍、诛灭吕布的战役。袁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吕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先后侍奉董卓、刘备等人。 4.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这里指的是曹操与荀彧在政治观点上存在分歧,荀彧差点被杀。 5.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朝堂之上有人提出正义的言论,但曹操却没有采纳。九锡是一种古代皇帝对重臣的赏赐,包括车马、衣服等九种物品。 6. 本初固难依,奸雄恶可辅:这里的“本初”指的是袁绍,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但难以依靠;“奸雄”指的是曹操,虽然他的才干出众,但并不值得辅助。 7. 德祖:指陈登,字德祖,是东汉末年名将,曾仕于刘备、吕布等人,后被曹操所杀。 8. 文举:指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曾任北海相,后被曹操杀害。 9. 嗜杀:形容曹操好杀的特点。 10. 大夫可以去:意思是荀彧可以选择离开曹操。大夫,古代官职名。 11.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荀彧应该早点看清形势,而不是选择自杀。几,暗示事物变化的迹象;一死,指荀彧自杀。 12.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商朝末年的一对兄弟,因反对周朝而饿死在首阳山,后世称他们为忠诚的象征。 13. 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贤臣,分别辅佐过商汤和周文王。 14. 忠贞:形容荀彧对汉朝的忠诚。
去完善
赏析
《荀彧》卫宗武这首诗歌描绘了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荀彧的一生。诗人通过对荀彧生平事迹的回顾,表现出对其忠诚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揭示出荀彧在历史进程中的遗憾。 首联提到曹操初见荀彧时便认为他是张良一样的人物,充分肯定了荀彧的智慧和能力。接下来讲述荀彧在战场上的表现,他凭借出色的谋略战胜敌人,使袁绍和吕布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颔联中,诗人提及荀彧与曹操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这使得曹操一度产生了杀害荀彧的想法。然而,在朝堂上,正直的言论得以保留,这反映出荀彧在当时政治斗争中坚守正义的品质。 颈联进一步探讨了荀彧与曹操的关系。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固然难以依靠;而奸雄则更加难以辅佐。尽管如此,荀彧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尽忠。 尾联描述了荀彧的人生悲剧。面对曹操的残暴统治,他多次劝谏无果,最终选择离开。尽管他并非像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也不是像伊尹、吕尚那样有帝王师之才,但他始终怀抱着一颗忠贞之心,却因生不逢时而遗憾长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颂扬了荀彧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也展示了荀彧在面对时代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哀。通过这样的刻画,诗人将荀彧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荀彧》是南宋诗人卫宗武所作的古代诗词,它以三国时期著名谋臣荀彧为对象,展示了他身处乱世的才智和德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期,当时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士人阶层对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出处深感忧虑。 诗人卫宗武眼见时局衰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对同朝代政治家荀彧的人品和政绩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他以荀彧为榜样,希望倡导儒家之仁义礼智,实现国家和平、人民幸福。在诗中,他通过对荀彧生平的回顾,表达了自己追求政治清明和人格高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