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友人
只将梦幻视浮生,志念俱消岂复增。
竹杖芒鞋轻胜马,布衣蔬饭淡于僧。
睡魔为祟勤呼茗,病眼羞明懒近灯。
好把金鎞轻掠削,近来知有阿谁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生活视为梦境,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都会逐渐消散,哪里还有新的动力去增加呢?
手持竹杖穿着草鞋轻便如骑马,穿着布衣吃着粗茶淡饭比和尚还要简单。
想要睡觉却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扰需要呼唤茶来提神,眼睛因为生病而不敢靠近明亮的灯光。
轻轻地用金镵剔除不必要的繁杂,最近才知道原来有谁能做到这些。
去完善
释义
《次韵友人》是宋代诗人陶梦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针对这首诗中难解字、词的注释:
1. 陶梦桂:作者名字,陶梦桂是宋代一位以诗歌著称的文人。
2. 只将梦幻视浮生:“只将”指仅仅、只有;“梦幻”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虚幻境界;“视浮生”意指看待人生的态度,意为把人生看作一场梦。
3. 志念俱消岂复增:“志念”指志愿、愿望;“俱消”即全部消失;“岂复增”表示怎么可能再增加呢。此句表示愿望都已破灭,不可能再增加了。
4. 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指竹子制成的手杖;“芒鞋”是一种用稻草编织的鞋子;“轻胜马”指行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松。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5. 布衣蔬饭淡于僧:“布衣”指粗布衣服,代表普通百姓;“蔬饭”指素食;“淡于僧”表示比僧人的饮食还要清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追求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6. 睡魔为祟勤呼茗:“睡魔”指的是使人昏昏欲睡的力量;“为祟”表示作怪、捣乱;“勤呼茗”指频繁地呼唤茶水。这句诗表达作者在昏沉时,只能通过喝茶来提神。
7. 病眼羞明懒近灯:“病眼”指生病的眼睛;“羞明”指害怕光线刺激;“懒近灯”表示不愿意靠近灯光。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因眼病而怕光的情况。
8. 好把金鎞轻掠削:“金鎞”是一种古代治疗眼病的工具;“轻掠削”表示轻轻地刮去病变组织。这句诗暗示作者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
9. 近来知有阿谁能:“近来”表示最近;“知有”表示知道有人;“阿谁能”指谁可以做到。这句诗表示作者在寻找能帮他治疗眼病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陶梦桂的一首抒怀之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首联“只将梦幻视浮生,志念俱消岂复增”,以梦境比喻人生,表现了诗人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他认为人生如梦幻般短暂,因此不必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和利禄。这一观点在颔联“竹杖芒鞋轻胜马,布衣蔬饭淡于僧”中得到进一步体现。诗人选择简朴的生活,穿着布衣,吃着素食,以此表明他对世俗荣华的不屑一顾。
颈联“睡魔为祟勤呼茗,病眼羞明懒近灯”,描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他常常被睡魔困扰,需要通过喝茶来驱赶困倦;而他的眼睛因为疾病的原因,害怕明亮的光线,因此懒得靠近灯光。这些描写不仅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坦然面对。
尾联“好把金鎞轻掠削,近来知有阿谁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像古代的贤者那样,用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寻找内心的安宁。同时,他也意识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人并不多,表现出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友人》是宋代诗人陶梦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10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外患内忧严重。陶梦桂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
在这一时期,陶梦桂的个人经历也相当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众的命运。他还曾一度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以求远离政治纷争。然而,他始终无法忘怀国家的前途和民众的福祉,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国家的担忧。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威胁,边境战事不断。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陶梦桂通过《次韵友人》一诗,表达了对自己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在诗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对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的深切体会,也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