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立夫
有人储书塞中肠,不能奋发为辞章。
亦有英姿限时命,坎坷名不登文场。
吴子妙年即秀颖,只字过眼终无忘。
文如翻水溢万斛,昼夜不舍流汤汤。
于今东南聚隽彦,奭然一发能穿杨。
二十脱颖客毛遂,名登十九能低昂。
亦如列宿二十八,有捄天毕施之行。
况子平生志远游,块坐已能穷八荒。
从兹北上有历览,径到洪河经吕梁。
青徐平野望不极,半万里程趋冀方。
君不见龙门探奇气益壮,文豪千载同翱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些人在书山学海中积蓄智慧,却无法焕发出精彩的文章;有些人风华绝代却时运不济,遗憾地无法在文学界成名。但青春年华的你才华横溢,所有读过的文字都不会被忘记。你的文思如潮水般涌出,日夜不息。如今汇聚东南的才子们,一箭就能穿透标杆。二十岁的你崭露头角,名声与日俱增。就像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拥有拯救宇宙的力量。更何况你一直有志远行天下,已经独步世界。此后北上旅游观光,直到黄河、吕梁。沿途看到齐鲁平原无际,五千里行程直逼北方。你难道没有看到,勇攀龙门的壮举让你更加英勇雄壮,与千古文豪一同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储书:积累知识或书籍。
2. 中肠:内心。
3. 奋发:努力进取。
4. 辞章: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
5. 英姿:英俊的风姿,多指少年。
6. 时命:天时命运。
7. 坎坷:道路不平,比喻经历艰辛。
8. 文场:文学领域或科举考试场所。
9. 妙年:青春年少时期。
10. 秀颖:优秀聪颖。
11. 只字:一个字;这里指看到的文字。
12. 无忘:没有忘记。
13. 文如翻水:形容文章流畅,如水涌出。
14. 万斛:形容数量很多。
15. 昼夜不舍:不分昼夜地努力。
16. 汤汤:水流的样子。
17. 隽彦:贤才俊士。
18. 奭然:茂盛的样子。
19. 一发:一次发射;这里形容轻而易举。
20. 穿杨:射穿杨柳叶;这里指才能出众。
21.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显露出来。
22. 毛遂:古代赵国的一位著名谋士。
23. 名登:名声得到认可。
24. 低昂:高低起伏,起落不定。
25. 列宿:众星,星空。
26. 二十八: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天文星座划分。
27. 捄天毕:古代射天狼的弓箭;这里指施展才能。
28. 施之行:付诸行动。
29. 远游:远行游览。
30. 块坐:独坐。
31. 八荒:八方边远地区。
32. 从兹:从此。
33. 历览:游历观看。
34. 径到:直接到达。
35. 洪河:黄河。
36. 吕梁:山名,位于山西西部。
37. 青徐:青州和徐州,分别位于山东和江苏。
38. 平野:平原。
39. 冀方:河北地区。
40. 龙门:地名,位于陕西韩城。
41. 探奇气:探索奇妙的气质。
42. 文豪:文学家。
43. 翱翔:在空中飞翔。
去完善
赏析
《送吴立夫》是明代诗人方凤的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方凤的鼓励和期许。
首联“有人储书塞中肠,不能奋发为辞章”,诗人以读书人的形象来比喻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发挥的人,表达出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颔联“亦有英姿限时命,坎坷名不登文场”,描述了有才之士由于命运的不公而未能在文坛上留下痕迹的悲哀。
颈联“吴子妙年即秀颖,只字过眼终无忘”,赞美吴立夫年轻有为,才华横溢,表现了诗人对他的高度赞誉。
接下来的四联,则通过对吴立夫文学成就的描绘,表达出对其未来的期待和祝愿。诗人运用了大量比喻和象征,如“文如翻水溢万斛,昼夜不舍流汤汤”,将他的文章比作源源不断的流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才思泉涌的特点。
尾联“况子平生志远游,块坐已能穷八荒”,强调吴立夫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即使现在身处困境,也能胸怀壮志,矢志不渝。这既是对他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方吴立夫的深深关切和殷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倭寇肆虐。此时的江南水乡,曾几何时的繁华逐渐被战争的硝烟笼罩。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得以了解方凤的传世之作《送吴立夫》。
方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生活在16世纪的江南。嘉靖年间,正值倭寇作乱,江南百姓深受其害。作为一位关注民生、怀有家国情怀的诗人,方凤身处乱世,用自己的笔墨为刀,以诗词为枪,写下了许多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诗篇。
《送吴立夫》正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诗中的“吴立夫”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一名抗倭将领。在送别友人奔赴战场之际,方凤怀着深深的担忧和敬意,用诗歌记录下这段历史时刻。他表达了对抗倭英雄的赞美,对家国的忠诚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