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眺

标题包含
登眺
破帽任风吹,天知发已丝。 大江流禹迹,老树见秦时。 北际山如砺,南溟水似池。 夜凉无梦到,久矣叹吾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继芳(1902年-1935年),男,汉族,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信丰县大阿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任信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破旧帽子随风吹,天知道头发已花白。 江水滔滔禹王踪,古树枝头见证秦朝。 北方山峦如磨刀石,南方海洋像池塘。 夜晚凉爽无梦境,长久叹息年华逝。
去完善
释义
1. 破帽:破旧的帽子,这里形容诗人生活贫困,穿着简朴。 2. 天知:天意。这里表达诗人的感慨,连天都知道他已经老了。 3. 大江:长江。这里指长江的流水。 4. 禹迹:大禹治水的事迹。这里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5. 老树:古树,这里形容树龄长久。 6. 秦时:秦朝时候,这里表示历史悠久。 7. 山如砺:砺石是磨刀石,这里形容山峰像磨刀石一样尖锐。 8. 南溟:指南方的海洋,这里比喻南海的水流。 9. 池:水池,这里比喻南海的海面平静。 10. 久矣:很久了,这里表示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衰老很久了。
去完善
赏析
《登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以破帽任风吹的形象出现,表达了他的豁达和超脱。他用"天知发已丝"来形容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暗示了他的年龄和经历。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如"大江流禹迹"、"老树见秦时"等,这些景象不仅让诗人感到震撼,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在最后一联中,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衰老,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地面对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眺》是南宋诗人朱继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朱继芳生活于南宋末年,这一时期正值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当时,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继芳作为文人墨客,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励他们奋起抵抗外侮。 在创作这首《登眺》时,朱继芳正身处祖国的壮丽河山之间,他感受到了山河的壮美,同时也看到了国家的疮痍。因此,他借登高望远之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