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窗夏日

标题包含
书窗夏日
南风伊轧语窗扉,团扇无功白日迟。 长恨老来方学易,自从春去不吟诗。 虫丝有力萦琴索,蛀粉无声点墨池。 偶出门前行数步,石榴花过已多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继芳(1902年-1935年),男,汉族,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信丰县大阿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任信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南风吹拂着窗扉,团扇无法挡住炎热的阳光。 可惜年纪渐大才开始学习易学,春天过去也不再写诗。 虫子吐出的丝紧紧缠绕着琴弦,蛀虫撒下的粉末在砚台旁边默默堆积。 偶尔走出家门,看到石榴花开已经过去了很久。
去完善
释义
1. 南风:来自南方的风。这里指夏季的暖风。 2. 伊轧:象声词,形容风吹的声音。 3. 窗扉:窗户。 4.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用来驱赶蚊虫或遮蔽阳光。 5. 无功:没有效果。 6. 白日迟:指白天的时光变慢了。 7. 老来:年纪较大的时候。 8. 方学易:开始学习易经。这里指开始学习易经占卜的方法。 9. 春去:春天过去。 10. 吟诗:创作诗歌。 11. 虫丝:虫子吐出的丝。这里指蜘蛛丝。 12. 琴索:琴弦。 13. 蛀粉:蛀虫的粉末。这里指蛀虫在木头里产生的粉末。 14. 墨池:研墨的水池。 15. 行数步:走几步路。 16. 石榴花:一种植物的花,颜色鲜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先,“南风伊轧语窗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南风轻轻拂过窗户的声音,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着,“团扇无功白日迟”则通过对比团扇和炎热的阳光,表现了夏日的高温天气,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在这个季节里的缓慢流动。 在“长恨老来方学易,自从春去不吟诗”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老年时期才开始学习易经的遗憾,以及对春天逝去不再作诗的惋惜。这里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虫丝有力萦琴索,蛀粉无声点墨池”描绘了昆虫在窗纱上织网和在墨池上留下粉末的景象,既展示了夏季的自然景观,又寓含着人生的短暂和脆弱。 最后,“偶出门前行数步,石榴花过已多时”则是诗人行走在室外,发现石榴花开已过时的情景,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窗夏日》是南宋诗人朱继芳的一首描绘夏日读书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即南宋中期。在那个时候,儒家学者提倡“明心见性”的修身养性之道,文人墨客多以诗书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 朱继芳生活在南宋,一生未仕,主要靠授徒为业。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求师问道,足迹遍及江南各地。这段游学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也培养了他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在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民族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这些现实问题对朱继芳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读书育人的信念。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朱继芳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这首《书窗夏日》就表达了他在炎炎夏日里坚持读书的自勉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