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涂田

标题包含
涂田
劄断潮头大海枯,十方公界佃官租。 寥寥万古平如掌,不许傍人扬契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净,俗名李如净,字无垢,号憨山,明朝时期著名高僧。他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释如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他对世俗功名并无兴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抓住潮流的大潮会干涸,天地万物都需缴纳租金。 辽阔无边的世界平静如手掌,不允许他人宣扬契约之书。
去完善
释义
"涂田":又称“泥涂”,田地之意,是古代闽东地区百姓对田地的称呼。 "劄断潮头大海枯":意为海潮退去,显现出海边的涂田。"劄断"意为海潮停止涌动,"潮头大海枯"描绘出潮水消退的景象。 "十方公界佃官租":"十方"指的是四面八方,泛指各处;"公界"则指的是公共的田地;"佃官租"意味着农民在公共土地上耕作并向政府缴纳租金。 "寥寥万古平如掌":意指这大片的涂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平坦如掌,稳定地供人们耕种。 "不许傍人扬契书":"傍人"指的是其他人,这句话意思是这些田地不允许别人在这里进行交易或售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涂田》描绘了一幅开阔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先,“劄断潮头大海枯”一句,通过想象海水退去、陆地显露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接着,“十方公界佃官租”则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土地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为争夺资源而陷入困境的忧虑。 接下来的“寥寥万古平如掌”则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作者以“平平如掌”来形容这广阔的田地,意味着自古以来,人们在争夺资源的斗争中,始终未能摆脱这种循环。而“不许傍人扬契书”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道理,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让这种斗争继续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在揭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沉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涂田》是宋代诗人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田间劳作场景的田园诗。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自然恬静和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大约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由于土地的开发和水利设施的完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关于作者的人生际遇,释如净是北宋的一位僧人,他在禅宗修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然而,他的生平事迹并未留下太多记载,我们只能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在《涂田》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田间劳作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农民勤劳精神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禅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僧人都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们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他们对禅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禅宗诗歌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