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相士

标题包含
相士
月落沧溟夜渺漫,衲僧面目太寒酸。 拟将祸福轻偷眼,恶浪狂风衮乱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净,俗名李如净,字无垢,号憨山,明朝时期著名高僧。他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释如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他对世俗功名并无兴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亮降落到了大海中,夜晚显得如此浩瀚无边。出家人的形象看起来颇为寒酸。他们试图用轻松的眼光看待福祸,但面对狂风巨浪,山峦也被搅乱了秩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沧溟:指的是大海,这里用来形容夜空的辽阔无垠。 2. 衲僧:指修行僧人,这里代指相士。 3. 衮乱山:形容狂风暴雨中群山混乱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月亮的坠落和大海的广阔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然后通过描述一个穿着僧袍的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苍凉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想要看清楚福祸的命运,另一方面却面对着狂风恶浪、山势混乱的现实环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哲学意味和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士》是宋代诗人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诗人寄情山水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界的摒弃,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禅者心境。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佛、道、儒三家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在这个时期,释如净作为一个禅宗僧人,接触到了很多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但他却选择远离世俗纷扰,以诗明志。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如净正处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环境中,这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因此,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界的不满。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作为一名禅者的处世哲学——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