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秋风亭

标题包含
题秋风亭
稻镰影尽云垂野,衣杵声高月满空。 春在万家歌笑里,不知亭上有秋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葛绍体"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名字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出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收割稻田的影子映照在地平线上,云朵低垂于田野之上,月光洒满夜空,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春天的气息充满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中,全然不觉凉亭之上的秋风袭来。
去完善
释义
"题秋风亭"的意思是:此诗是关于“秋风亭”的诗歌。 "葛绍体"是这首诗的作者的名字。 下面是具体的词句注释: 1. 稻镰:一种用于收割水稻的农具。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农民正在收割稻谷。 2. 云垂野:指田野上云朵低垂的景象。 3. 衣杵:即捣衣棒,古代妇女用来洗衣服的工具。这里指洗衣的声音。 4. 月满空:形容月光洒满天空的景象。 5. 春在万家歌笑里:春天来临时,家家户户都在欢歌笑语中度过。 6. 秋风亭:诗中的地点,一个可以欣赏秋天风景的小亭子。
去完善
赏析
《题秋风亭》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田野、月色以及万家灯火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丰收的场景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首句“稻镰影尽云垂野”中,“稻镰”代表稻谷收割的工具,“影尽”意味着丰收在望。“云垂野”则形象地描绘出田野间的辽阔与丰收的景象。这一句表达了秋天稻谷丰收的景象。 第二句“衣杵声高月满空”中,“衣杵”是指洗衣服时用来捶打衣物的工具,而“声高月满空”则描绘了月光洒满天空的场景。这句诗通过洗衣的声音和明亮的月光,展现了人们在夜晚劳作的身影,进一步传达了秋天的丰收气息。 第三句“春在万家歌笑里”,诗人用“春在”一词,表达了秋天丰收季节带给人们的喜悦如同春天般的温暖。“万家歌笑”则揭示了家家户户欢庆丰收的场景。 最后一句“不知亭上有秋风”,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悄然无声的感悟。虽然秋天带来了萧瑟的秋风,但在诗人看来,这丝毫不影响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收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人通过对不同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秋风亭》是南宋诗人葛绍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葛绍体虽然历任县令、府判等地方官职,但由于其正直清廉的作风,并未得到重用。他在任职期间,关心民生,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官场腐败,他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葛绍体创作了这首《题秋风亭》。 在庆元年间,南宋政权已经趋于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党争激烈,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葛绍体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忧国忧民,感叹时局艰难。他以秋风亭为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