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楠虽好懒频攀。
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石楠》:石楠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具有美丽的叶片和鲜艳的花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古诗中,石楠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1. 客处偷闲未是闲:这句的意思是,虽然在异乡做客时抽空寻得片刻的清闲,但这种闲暇并不是真正的悠闲。这里的“客处”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异乡,“偷闲”表示诗人暂时抛开繁忙的事务,寻找片刻的宁静。
2. 石楠虽好懒频攀:这句诗是说,虽然石楠这种植物非常美丽,但诗人却不愿意经常去欣赏它。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眼前事物的厌倦。
3. 如何风叶西归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到家乡的心情。“如何”表示诗人对回家之路的期待,“风叶”则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归期将近。
4. 吹断寒云见故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时的景象。“寒云”表示天气寒冷,暗示着冬天即将来临。当寒冷的云层被风吹散后,诗人终于看到了远方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石楠》一诗以石楠花起兴,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寂寥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首句“客处偷闲未是闲”描述了诗人虽在外漂泊,但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寂寞。次句“石楠虽好懒频攀”则通过描绘石楠花的美丽,传达出诗人虽然被外在的美好所吸引,但内心却仍然无法真正找到安宁与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风叶、寒云等自然景象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在外乡的日子中,时刻都在想念着远方的家乡。而“如何”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又传达了其对人生际遇和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令人深感诗人对于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石楠花的描绘,也让读者领略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楠》这首诗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之手,创作于公元895年左右。
在唐代末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司空图在这个时期,曾任过中书舍人等官职,对于民间的困苦有深刻的了解。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常常描绘出社会现实的混乱无序。“石楠”意象出现在他的诗中,一方面代表了作者坚韧不屈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好景象逝去的哀伤。
另外,这个时期诗坛还出现了以杜牧、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他们追求形式美和情感表达细腻,这也可以看作是晚唐时期的艺术特征之一。
司空图的这首《石楠》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既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又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