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想得

标题包含
想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4年-923年),字致尧,又字致光,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韩偓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受到...查看更多
芹菜菜
去完善

译文
在两扇门的内侧,玉堂之前,寒食时节的花枝在正午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想象着那个人站在那里,双手下垂,娇羞得不愿去玩秋千。
芹菜菜
去完善
释义
1. 两重门里玉堂前:这里的“玉堂”指的是豪华的宅院,这里形容女子居住的环境优雅华丽。 2. 寒食:指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这一天有扫墓祭祖、踏青赏花的习俗。 3. 月午天:“午”通“五”,指农历五月。“月午天”是说在阳光明媚的五月天。 4. 那人:指女子思念的人。 5. 垂手立:形容那人手下垂,站立不动。 6. 娇羞不肯上秋千:这句诗表现了女子对思念的人的害羞和期待之情。
芹菜菜
去完善
赏析
《想得》韩偓这首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景象,展现出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悠然自得的心境。首句“两重门里玉堂前”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宽敞华丽的庭院中,门前繁花似锦,幽深的走廊通向玉堂。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为接下来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第二句“寒食花枝月午天”继续深化了这一景象,通过“寒食”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暗示出春天的美好。“月午天”则点明了时间,夜晚即将来临,月光洒在枝头,更显得诗意盎然。 第三、四句“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是诗人的想象部分,也是整首诗最富有感情的部分。他想象着那个心爱的人儿立在花枝下,面对秋千却显得害羞而难以主动上前去玩。这里通过对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娇羞情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轻描淡写的笔触,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相融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芹菜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想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在战乱时期离乡背井,流亡他乡,使得他对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有着更深的眷恋。在旅途中,面对破碎的山河,更加深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唐代末期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变数,而诗人韩偓身处其中,也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命运的艰辛。
芹菜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