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冬至
阴阳消长际,新旧送迎中。
异县他乡泊,天时人事同。
世方期道泰,我岂坐途穷。
儿女番为寿,衰颜借酒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阴阳交替之时,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这不同的地方,天气和人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世界都在期待着和平与繁荣,我怎么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前行呢?
我的孩子们为我庆祝生日,这让我暗淡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光彩。
去完善
释义
1. 阴阳消长际:消长,指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夜与昼的交替。
2. 新旧送迎中:表示一年之中新旧交替的时刻。
3. 异县他乡泊:异县,其他的地方;他乡泊,漂泊在异乡。
4. 天时人事同:意味着在异地仍然能感受到季节更替,世事无常。
5. 世方期道泰:道泰,寓意社会政治安定和谐。
6. 我岂坐途穷:途穷,走投无路的境地,这里引申为人生困厄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舟中冬至”,描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冬至景象。诗人在冬至这一特殊日子里,以舟为家,体现了诗人此时在茫茫大江中漂泊不定的心境。
首联“阴阳消长际,新旧送迎中”点明了冬至时节的特点:阴阳交替、新旧更迭。诗人以此隐喻自身生活中的变化与轮回,表现了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颔联“异县他乡泊,天时人事同”,揭示了诗人在外乡度过的冬至节。尽管身在异乡,但天时的流转与人事的沧桑却如出一辙。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世方期道泰,我岂坐途穷”,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便世界充满困境,也要期待美好生活的到来;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不轻易放弃。这传达出诗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尾联“儿女番为寿,衰颜借酒红”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场景。面对日渐衰老的面容,诗人选择用酒来增添一丝红色,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冬至》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描绘冬至时节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虞俦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将自己的学识传授予学生。然而,他在生活中仍然遭受了许多磨难,如家庭贫困、亲人离世等。
在冬至这一天,虞俦乘船外出,望着江面的景色,感慨万分。此时的季节正值冬至,冬天的气息愈发浓烈,江水也变得寒冷。这些景象让虞俦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命运。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舟中冬至》,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