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冬无雪立春后九日始有之次汤倅韵

标题包含
一冬无雪立春后九日始有之次汤倅韵
冰花何事太迟开,肯傍春风脚底来。 飞絮漫天轻认柳,落英满地错怜梅。 玄冥莫恨空归去,青帝从教倒载回。 官冷无毡须一醉,可能来共即时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冰花为何开得如此晚?或许它是在等待春风的到来。 柳絮飘散在空中,像是轻轻地承认自己是柳树;梅花凋落在地上,让人误以为它们还在枝头。 不必怨恨冬天的离去,春天自然会回来;虽然冬天已去,春天仍未来临,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我这官职清冷,没有毡帽可以御寒,唯有借酒取暖,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喝一杯。
去完善
释义
1. "一冬无雪":指的是一个冬季都没有降雪。 2.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3. "九日":九天或九天之后。 4. "次汤倅韵":与汤倅的诗词相唱和的意思。 5. "冰花":指冰雪。 6. "何事":为什么。 7. "迟开":晚开。 8. "肯傍春风":愿意伴随着春风。 9. "脚底来":来到地面。 10. "飞絮":飘飞的柳絮。 11. "满天轻认柳":满天的柳絮轻轻飘散,好像是天上的柳絮一般。 12. "落英":落下的花瓣。 13. "满地错怜梅":满地飘落的花瓣让人错认为是梅花。 14. "玄冥":传说中的水神。 15. "莫恨":不要怨恨。 16. "空归去":白白地回去。 17. "青帝":传说中的春神。 18. "从教":任由。 19. "倒载回":形容春天来临时的景象。 20. "官冷无毡":指作者虽然官职卑微,但仍保持着高洁的品质。 21. "须一醉":需要畅饮一场。 22. "可能来":能否前来。 23. "即时杯":立即喝酒的杯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冰花”开篇,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冬日迟迟未降的雪花的不满。而“何事太迟开,肯傍春风脚底来”则是对雪花的质疑:为何你不肯早点来到,而要等到春天的脚步临近?紧接着,诗人在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中,“飞絮漫天轻认柳,落英满地错怜梅”,将雪花与柳絮、梅花混淆,表明雪花的出现已经错过了冬季最佳的时节。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看似在替冬天的离去和春天的到来向掌管四季的神明道歉,其实是在对雪花的姗姗来迟表示不满。在“玄冥莫恨空归去,青帝从教倒载回”一句中,表达了春神已来,冬天就要离去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嘲和邀请:虽然自己因为职务清闲而无人理会,但仍可以与朋友一同饮酒作乐。这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期待和失落的表达,传达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冬无雪立春后九日始有之次汤倅韵》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其作者虞俦在公元1194年至1259年间生活、创作。在这首诗诞生的时段,南宋正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压力,社会政治局势相对动荡。尽管处于这样的历史时期,诗人们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在《一冬无雪立春后九日始有之次汤倅韵》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冬天都没有下雪的异常气候现象,直到立春之后第九天才见到雪花。这表明诗人在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农业及民生带来的影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虞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