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酥煎小龙茶因成

标题包含
以酥煎小龙茶因成
水分石鼎暮江寒,灰拨砖炉白雪干。 蟹眼已收鱼眼出,酥花翻作乳花团。 撑肠尚有书千卷,枵腹无忧食一箪。 只欠绿珠煎点在,诗情宁使愧麤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水蒸气缭绕着石制的香炉,傍晚时分江边显得有些寒冷;木炭燃起了火红的光亮,灰色的拨火棒在炉边舞动。 茶汤刚烧开,蟹眼般的气泡已经消失,又冒出鱼眼般的水泡;待火候恰到好处时,浓白的茶汤泛起乳白色的小花。 我心中满载诗书,即使肚子空空,也不忧美食一束。 只差绿珠(一种茶叶)为我煎茶作点缀,我的诗意不会因为自己是粗俗之人而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石鼎:古代煮茶器具。 2. 暮江:指傍晚的江边景色。 3. 灰拨:用炭灰拨火。 4. 砖炉:陶瓷制作的炉子。 5. 白雪干:形容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6. 蟹眼、鱼眼:泡茶时茶汤表面形成的气泡。 7. 酥花:用酥油制作的花朵状食物。 8. 乳花团:指茶汤煮沸后产生的泡沫。 9. 撑肠:满腹诗书。 10. 书千卷:指读过很多书籍。 11. 枵腹:空腹。 12. 无忧:不愁。 13. 食一箪:吃一小部分食物。 14. 绿珠煎点:绿珠,晋代石崇的爱妾,擅长烹茶;煎点,烹茶的方法。 15. 诗情:诗人的情感。 16. 麤官:粗俗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煎茶品茗的诗。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小龙茶的烹制过程和品尝场景。首联描绘了江水寒意中的石鼎煮水,炉火熊熊燃烧的砖炉。颔联通过“蟹眼”、“鱼眼”、“酥花”、“乳花”等形象的描绘,生动地描述了茶汤从初沸到煮熟的过程。颈联表达了作者学识渊博、饮食无忧的生活状态,烘托出品茗的闲暇心境。尾联则以“绿珠”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诗情的追求。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悠远,富有生活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酥煎小龙茶因成》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咏茶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南方地区逐渐走向繁荣,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间段内,虞俦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如知县、通判等。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效力,关心民生,尤其在担任地方官职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这种为民情怀,使得他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南宋时期,茶叶在中国南方地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时,茶文化盛行,茶艺表演、茶道研究等活动非常活跃。茶叶不仅是人们日常饮品,还是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叶贸易也成为了当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虞俦通过对小龙茶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品质的珍视和喜爱。他用酥油煎小龙茶的过程,象征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虞俦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