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江八咏·芦山樵唱
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寻。
幽歌出容谷,金石有馀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山林里树木凋零,砍柴人每天都在寻找柴火。
宁静的歌声在峡谷中回荡,就像金石般余音绕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仲舒:元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2. 《芦苇江八咏》:罗仲舒所作的组诗,共八首,描绘了秋日芦江的景色和樵夫的生活。
3. 芦山:位于江西吉安,是一座著名的山水景点。
4. 樵唱:指樵夫在砍柴时唱的山歌。
5. 容谷:山谷中隐藏的地方。
6. 金石:这里指钟磬一类乐器。
去完善
赏析
《芦山樵唱》是罗仲舒《芦苇江八咏》中的其中一首诗。该诗以秋天的山川为背景,通过对樵夫的日常劳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景象。首先,诗人通过“秋山草木落”一句描述了秋天山景的特点,即树叶凋零,万物开始走向沉寂。而在这静谧的景象中,樵夫们的身影却变得格外显眼。他们每天都在这片山川之间寻找柴火,辛勤劳作。
接下来,“幽歌出容谷”进一步展示了樵夫们生活的生动场景。尽管他们在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们的歌声却能穿透山谷,给人以强烈的听觉享受。这种歌喉优美、余音绕梁的歌唱技巧使人不禁联想到金石之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诗人通过描述秋天的山景以及樵夫的日常活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樵夫的歌声也成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劳动者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芦苇江八咏·芦山樵唱》是明朝诗人罗仲舒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中叶,即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罗仲舒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任地方官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他经常在闲暇时游历山川,领略自然之美,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芦山樵唱》正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在明朝中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人们生活较为富裕。文化上,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罗仲舒才能过上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生活,创作出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