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维扬好

标题包含
维扬好
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长达24米的桥上,柳树婀娜多姿,春风吹拂十里,直达珠帘之上。
去完善
释义
《维扬好》是北宋诗人韩琦的一首描绘扬州风光的诗。下面是词句注释: 1. 维扬:古地名,即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2. 二十四桥:指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这座桥共有24个拱门,因此得名。 3. 千步柳:形容柳树很多,沿着河岸绵延数千步。 4. 春风十里:指春天美丽的风光,这里用来形容扬州的春天美景。 5. 上珠帘:指进入珠帘装饰的房屋或楼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人通过“二十四桥千步柳”的意象,表现了扬州城的繁华景象,以及杨柳依依、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而“春风十里上珠帘”则表达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致。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扬州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维扬好》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北宋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词时,韩琦正值青年,他才华横溢,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北宋朝廷的重臣。然而,尽管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内心却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首词中,韩琦通过对扬州(古称维扬)的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扬州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他对北宋盛世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却深知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这使得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