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
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将自己比作一碧江水边的一块石头,尽管风雨交加,却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他认为自己前世可能是一位像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所以害怕沾染半点的世俗尘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别名九节昌蒲、秀骨草等,喜生于水石交界处。
2. 生涯:生活。这里指石菖蒲的生长环境。
3. 缕风丝雨:微风细雨之意。
4. 瘦精神:指石菖蒲在微雨风中显得清瘦而有精神。
5. 巢由:巢,指巢父;由,指许由。都是古代隐士的代表人物。
6. 怕著:“著”即沾染。这里表示石菖蒲不愿意沾染世俗的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石菖蒲为题材,描绘了其在水边石上的生长环境和精神气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石菖蒲超凡脱俗、坚韧不屈的品质。首句“一碧生涯水石滨”描绘了石菖蒲的生长环境,展现了其身处自然、与天地为伴的宁静生活。接下来的“缕风丝雨瘦精神”则刻画了石菖蒲在风雨中仍然保持坚韧的精神风貌,表现出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最后两句“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则以巢由为例,表达了对石菖蒲具有高尚品质和超凡脱俗的赞美。整首诗将石菖蒲的形象赋予了深厚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石菖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菖蒲是南宋诗人许棐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哲理的独特见解。诗歌通过石菖蒲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许棐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时局变化,被迫辞官回乡。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他投身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士人阶层对儒家学说的信仰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个人生活、自然哲理的关注。这种思潮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许多诗人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性情的诗篇。许棐的《石菖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