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桐庐

标题包含
次桐庐
回舟逆水甚徐徐,尚距桐江百里余。 只有梦魂无阻碍,夜来先已到吾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返回的小船逆水而行很缓慢,距离我的住处还有百里的路程。 只有在梦中灵魂才能自由穿越,夜晚来临的时候已经回到了我的家。
去完善
释义
1. 次:这里是停留的意思。 2. 桐庐: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县。 3. 回舟:指使船回头。 4. 逆水:即逆着水流方向。 5. 徐徐:指慢慢地。 6. 距离:这里用“距”字来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 7. 桐江:浙江富春江上游的古称,流经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8. 百里:约数词,实际的距离可能略小于一百里。 9. 余:表示剩余的意思。 10. 只有:这里是尽管的意思。 11. 梦魂:指梦境。 12. 无阻碍:没有阻挡。 13. 夜来:指的是夜晚到来的时候。 14. 先已:已经提前。 15. 吾庐:我的住处,指诗人自己的家。
去完善
赏析
《次桐庐》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的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首句“回舟逆水甚徐徐”描述了诗人乘坐的船只在水中缓慢前行的情景,强调了江水的逆流。接下来的“尚距桐江百里余”表明诗人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 第三句“只有梦魂无阻碍”表达了诗人期望早点到达目的地的愿望。在这里,郑刚中以梦境为载体,巧妙地传递出内心渴望尽快抵达桐庐的情感。最后的“夜来先已到吾庐”则呈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画面:虽然现实中还在旅途中,但梦中的灵魂已经提前到达了那座房屋(即诗人自己的住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内蕴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出郑刚中对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深入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桐庐》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郑刚中,字亨仲,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等职。他忧国忧民,致力于抗金事业,后遭秦桧排挤,被贬出京,出任地方官吏。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宋朝南渡后的特殊时期,北方领土大部分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朝廷内部,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主张和谈,打压主战派;而民间则充满了对恢复故土、抗击外敌的期盼。 在流放过程中,郑刚中来到了富春江边的桐庐县。面对美丽的山水景色,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次桐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身虽在远方,但心系国家命运的忧虑心情。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际遇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