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三
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
客来时举酒,饭后定分茶。
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
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借住在渔乡,内心平静就是家。
有客人来就一起喝酒,饭后还会分茶。
村野老人争相赴宴,山里的孩子懂得献花。
在扁舟上随意坐着,不羡慕那些天上的神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山:这里指东边的山,也可以指隐逸之处。
2. 戴希周:古代诗人,与作者许及之有交往。
3. 渔乡:渔村,代指作者的居住地。
4. 安:平静,安静。
5. 争席:互相谦让,不争先后。
6. 山童:山中儿童,这里指家中仆人。
7. 解:懂得,理解。
8. 插花:把花插在瓶子里,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9. 扁舟:小船,轻舟。
10. 随意坐:随意坐下,表示悠闲自在。
11. 不羡:不羡慕,不嫉妒。
12. 斗边槎:斗柄边的槎,比喻远离尘世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渔乡的安逸生活,表达了诗人的悠闲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表达了诗人对渔乡的热爱和满足,只要有安宁的心境,何处都可为家。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如与客人共饮、饭后品茗等,表现出了他惬意的生活状态。而“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则描绘了乡村淳朴的民风,表现了诗人与村民们和谐相处的场景。最后,诗人以“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自己无所羡慕,只愿悠然自得地生活。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许及之正值中年,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官职并不显耀。他的生活较为清贫,但热爱山水田园生活,常与文人墨客诗酒唱和。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这个时代,士人阶层普遍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问题,许多人选择在山林间过著隐逸生活。许及之受此风气影响,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渔乡景象,表达了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