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度九曲岭

标题包含
度九曲岭
崎岖石迳起江滨,寸步登天苦瘦身。 行到三叉开路口,更从隔岭问樵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每一步都像是在攀登天空一样艰辛。 走到一个分岔路口,需要做出选择,于是向远处的砍柴者询问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崎岖:形容山路高低不平,陡峭难走。 2. 石迳:由石头铺成的道路。 3. 江滨:江边。 4. 寸步:一步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5. 天:指山顶。 6. 苦瘦身:因劳累而使身体显得瘦弱。 7. 三叉:三个分岔的地方,这里指路分岔的地方。 8. 开路:开放的、显露的道路。 9. 隔岭:相隔的山岭。 10. 樵人:打柴的人,指在山里砍柴的农民。
去完善
赏析
《度九曲岭》是一首描绘山路曲折、攀登艰难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的心境和感受。诗中“崎岖石迳起江滨”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崎岖难行,同时点明了起点位于江边。接下来的“寸步登天苦瘦身”则强调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寸步登天”意味着上升的高度和困难,而“苦瘦身”则表达了身体劳累的感受。 在攀登过程中,诗人来到一个岔路口,这象征着人生道路的选择。面对岔路,诗人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选择向路边的樵夫请教。这种表现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未知的敬畏。同时,这一行为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慎重选择和不断学习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路的描绘,表现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诗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往直前,直到征服险峰。这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生哲学: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一切阻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度九曲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萧澥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40年至873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处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严重。诗人萧澥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心怀忧虑,于是通过描绘攀登九曲岭的艰辛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个人经历方面,萧澥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却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未能实现报国之志。这种怀才不遇的境遇使他深感痛苦,也对国家的现状更加担忧。 在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诗人萧澥对此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度九曲岭》中,通过对攀登九曲岭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