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月夜
茅柴白白两三杯,客里情怀旋旋开。
正喜江头风月好,却缘风月又愁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草屋前饮两三杯酒,客居他乡心情渐渐舒展。正欣赏江边美好的风光月色,却因这风情月意又平添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茅柴白:指劣质白酒,茅柴即劣酒。
2. 两三杯:指饮酒的数量。
3. 客里:在外作客的时候。
4. 旋旋:指慢慢地、逐渐地。
5. 江头:江边。
6. 风月好:指风光月色美好。
去完善
赏析
首句“茅柴白白两三杯”借用了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中“被褐怀珠,醉茅柴兮宜歌《枯鱼》之谣”这一典故,意指作者身处贫贱之境、心怀雄志却无法实现。然而,酒不能浇愁,反而让心中的情感愈发强烈。这种情感体现在第二句“客里情怀旋旋开”中。诗人离家在外,感受到了离别的惆怅和思乡的哀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四句:“正喜江头风月好,却缘风月又愁来。”这两句既表现出诗人的矛盾心理,也描绘了江边月色的美好。诗人独自在异乡欣赏美丽的月色,心中却是无比惆怅。正如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作者看见明月便会联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从而倍感思念。可见,该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月夜》是唐朝诗人萧澥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至80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边疆战乱不断,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萧澥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民间诗人,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慨。他在诗中描绘了客居他乡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乱和贫困的忧虑。
《客中月夜》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月夜思乡的情怀。通过对月光、山色、鸟鸣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不幸和时代苦难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