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晴

标题包含
雪晴
一雪晓来旋放晴,瓦沟余滴响中庭。 开窗已上三竿日,满岭松梢醉未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雪刚停天就转晴,屋顶残雪融化滴滴答答。 打开窗户阳光已照射进来,满山松树被雾凇妆点犹在梦中。
去完善
释义
1. 《雪晴》:诗人萧澥所作的一首诗。 2. 萧澥: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 3. 一雪晓来旋放晴:指一夜之间的大雪在早晨太阳出来后逐渐放晴。 4. 瓦沟:房檐上的排水沟。 5. 余滴:剩余的雨水。 6. 中庭:庭院中央。 7. 开窗已上三竿日:太阳已经升到很高的位置了,此处“三竿”表示太阳升高,照射到窗户的高度。 8. 满岭松梢醉未醒:形容雪后的松树,由于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仿佛醉酒后还未清醒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雪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雪景图。诗人通过对清晨的阳光、瓦沟的滴水、松树的描写,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和心情。 首句“一雪晓来旋放晴”,描述了在一场大雪过后,早晨太阳初升,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象。这里的“旋”字生动地表现了天气迅速转晴的过程,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次句“瓦沟余滴响中庭”,描写了屋顶瓦片上的雪水融化后,顺着瓦沟滴落的声音在中庭回响。这句诗不仅传达了声音之美,还表现了雪后阳光的暖意。 第三句“开窗已上三竿日”,通过开窗见日这一动作,展现了太阳已经升高,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这里的“三竿日”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高度,也传达出时光的流逝感。 尾句“满岭松梢醉未醒”,以松树为比喻,描绘了冬日阳光照耀下,满山松树被雪覆盖的美景。这里的“醉未醒”形象地表现了松树在雪后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陶醉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萧澥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萧澥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然而,南唐在李昪的统治下,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萧澥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作品深受时代影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雪晴》这首诗中,萧澥通过对雪后初晴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这种情感显得更加珍贵和感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