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邓村
瘦竹挑云过此村,十年前事总销魂。
当时新庙曾题字,壁老泥枯半不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弱的竹子承载着云朵飘过这个村庄,十年前的往事总是让人心神激荡。那时的新庙里我曾留下字迹,如今墙壁陈旧泥土干涸,已有一半不复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萧澥: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清臣,唐太宗贞观年间文学家、诗人,江州刺史孟浩然之甥。
2. 邓村:指地名,具体地点未详。
去完善
赏析
首句“瘦竹挑云过此村”,描绘出一幅山间行旅图,以瘦竹挑起白云作为背景,彰显了邓村的宁静与清幽。次句“十年前事总销魂”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而后两句“当时新庙曾题字,壁老泥枯半不存”,则是作者故地重游时所见到的景象,对比了过去的新庙和现在的壁老泥枯,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流露出浓厚的怀旧之情和对岁月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过邓村》是一首描绘作者萧澥在重游故地邓村时所抒发感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代社会繁荣、文化发展的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萧澥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他早年曾担任地方官吏,后因故辞官回乡。在这期间,他曾多次回到家乡邓村,每次回来都让他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这一次重游邓村,他已经不再年轻,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然而,这也导致了士人阶层的浮华风气,许多人追求名利而忽视了人生的真谛。萧澥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